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课程与教学论》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11155,11868《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1011)

国家开放大学11155,11868《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1011)2025年春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号:01011 试卷号:11155,11868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 1.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拟订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单选] 2.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单选] 3. 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单选] 4. 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不包括()种类型。
[单选] 5. 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单选] 6.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rarr;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E课程与教学的()基础E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单选] 7.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
[单选] 8. 学习化课程体现的是()。
[单选] 9. 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第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单选] 10. 行为目标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评价功能。
[单选] 11. 新课程结构的调整遵循综合性、均衡性、()的原则,努力使课程结构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单选] 12. 辛德等在1992年对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归纳了三种不同的取向,不包括:()。
[单选] 13. 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单选] 14. 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单选]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
[单选]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
[单选]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单选] 18. 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和教学过程实践说。
[单选] 19.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单选] 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单选] 21.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该是()。
[单选] 22. 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单选] 23. 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单选] 24. 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单选] 25.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和环境因素。
[单选] 26. 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单选] 27. 课程与教学内容无论如何选择、如何设计、如何实施,最终的一个目的是使学生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单选] 28.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应当以()为最主要的依据。
[单选] 29.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单选] 30.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
[多选] 1.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多选] 2.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由()部分组成。
[多选] 3. 在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是()。
[多选] 4. 在各种因素中,学校的()是重要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多选] 5.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多选] 6. 以下属于教学手段的有()。
[多选] 7.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要素。
[多选] 8. 学是教的(),教是学的()。
[多选] 9. 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包括:()。
[多选] 10. 新课程结构的调整遵循()的原则,努力使课程结构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多选] 11.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多选] 12. 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有()。
[多选] 13. 下列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
[多选] 14. 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法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作用的是()。
[多选] 15. 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法的特性的是()。
[多选] 16. 下列属于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多选] 17. 下列课程实施取向中属于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的是()。
[多选] 18.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多选] 19. 我国也有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类型。
[多选] 20. 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
[多选] 21. 评价的主体,其中有:()。
[多选] 22. 目前,我国高中课程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多选] 23. 麦克尼尔认为常用的课程组织要素包括()。
[多选] 24.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主要包括()。
[多选] 25. 课程组织的原则有()。
[多选] 26. 课程资源包括()。
[多选] 27.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具体包括:()。
[多选] 28.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包括()。
[多选] 29.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其中有(),这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多选] 30. 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分为()。
[简答] 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简答] 2. 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
[简答] 3. 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简答] 4. 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简答] 5. 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有哪些?
[简答] 6.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反映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简答] 7.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简答] 8. 现在较多采用的课程取向有哪些?
[简答] 9. 我国学者借鉴国外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哪几个类型?
[简答] 10. 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有哪些?
[简答] 11. 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简答] 12. 试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简答] 13. 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简答] 14. 试论拉住课堂气筑的具体方法。
[简答] 15. 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
[简答] 16. 使用课堂观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简答] 17. 请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成性目标的认识。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掺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简答] 18. 请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成性目标的认识。
[简答] 19. 请谈一谈自己对隐性课程方面的认识。
[简答] 20. 请简述行为主义流派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简答] 21. 请简述人本主义流派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简答] 22. 请简述建构主义流派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简答] 23. 请读一谈对于推动新课程有效实疆的策略的认识。
[简答] 24. 课程组织的原则是什么?
[简答] 25. 课程组织的要素是什么?
[简答] 26.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简答] 27.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
[简答] 28.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简答] 29.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简答] 30. 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判断] 1. 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判断]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适应了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但不适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
[判断] 3. 注入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判断] 4. 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
[判断] 5.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不用加强写字的教学。
[判断] 6.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
[判断] 7. 在工业化社会之前,个别教学式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
[判断] 8. 语词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
[判断] 9. 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应该少用陈述语言,多用评价性语言,与学生平等相处。
[判断] 10.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判断] 11. 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是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判断] 12. 英国的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判断] 13. 隐性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隐含性。
[判断] 14.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判断] 15. 形式训练说是15世纪到16世纪流行的学习观。
[判断] 16. 形成性评价往往具有对后续阶段课程的诊断性评价作用。
[判断] 17. 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
[判断] 18. 行为取向课程与目标设计中对“谁来完成这个行动”的陈述是人物分析的内容之一。
[判断] 19.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判断] 20. 校长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课程的骨干,他们直接参与课程的实施,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评价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 21. 现阶段我国课程设计模式上表现出关注实践、集体审议的特点。
[判断] 22. 现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趋势,即国际互联网应用的急剧发展。
[判断] 23. 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判断] 24. 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间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判断] 25. 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
[判断] 26. 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判断] 27. 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判断] 28. 生成性目标对教育过程的价值在于它们的终极状态,不在于它们的挑战性。
[判断] 29. 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
[判断] 30. 人种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之一是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