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11166《汉语通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年春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汉语通论》 试卷号:11166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
单选(245)
-
多选(126)
-
简答(61)
-
论述(10)
-
名词(36)
-
判断(186)
-
案例(56)
-
填空(37)
-
分析(9)
-
分析(8)
-
分析(7)
-
指明(9)
-
文言(6)
[单选]
1.
作主语的词语和作谓语的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语义关系,常见的有()。
[单选]
2.
字典和词典的排检方法--形序法,主要包含()。
[单选]
3.
篆书可分为()。
[单选]
4.
主谓句可以分为()句型。
[单选]
5.
中心语是体词的话,前面的修饰语是定语;中心语是谓词的话,前面的修饰语是()。
[单选]
6.
中国四大名著里的《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用北方话为基础的()写成的。
[单选]
7.
中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韵学和训诂学。
[单选]
8.
直接口语上的言语表达具有()特点。
[单选]
9.
在意义上不是互相排斥的,在两个反义词之间还有表示其他意义的词存在是()。
[单选]
10.
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活用为动词?()
[单选]
11.
韵母的主要成分是()。
[单选]
12.
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划分,可以分成()。
[单选]
13.
韵母iAng的韵腹是()。
[单选]
14.
元明清三代,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到北京求官、经商、赶考的络绎不绝,公用口语日渐通行,这就是当时所称的()。
[单选]
15.
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单选]
16.
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单选]
17.
语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单选]
18.
语音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语音的()特征。
[单选]
19.
语言符号是()的结合体。
[单选]
20.
语言的意义是()。
[单选]
21.
语言的特点有()。
[单选]
22.
语体可分为()。
[单选]
23.
语素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单选]
24.
语气词“()”用于句子末尾,是个零声母音节,在语流中常常受前一音节最后一音素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使它变读为“呀”“哇”“哪”等。
[单选]
25.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主要有()。
[单选]
26.
语法功能是能作主语和宾语,一般不作谓语的是()。
[单选]
27.
语法功能是不能作主语和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只能作名词或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充当定语或状语的是()。
[单选]
28.
语法功能比较单一,只能作状语的是()。
[单选]
29.
有些词从产生之后在长期的使用中,在基本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派生义,就成了()。
[单选]
30.
由一个字数较多的短语紧缩而成一个字数较少的词语是()。
[判断]
1.
遵守统一的规范写字,才能发挥文字在社会中的交际职能。
[判断]
2.
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词,大都念去声。
[判断]
3.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
[判断]
4.
中古汉语的4个调类就分化演变为现代汉语方言共有的10个调类。
[判断]
5.
正确地、巧妙地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出事物间的矛盾对立,让人认清事物的真假优劣、是非善恶,认清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
[判断]
6.
在语法功能上,兼语短语同连动短语一样,可以充当多种成分。
[判断]
7.
在我国,因为《汉语拼音方案》只能记录普通话语音系统,所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时必须使用国际音标。
[判断]
8.
在古汉语中,名词可活用为动词。
[判断]
9.
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判断]
10.
韵母必须有韵头。
[判断]
11.
元音音节占优势。
[判断]
12.
语音只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不是语言的重要要素。
[判断]
13.
语音、词汇、拼音是语言的三要素。
[判断]
1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判断]
15.
语言的语义内容是无限的,而语言结构或表达语义的手段是有限的,所以这是产生歧义。
[判断]
16.
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
[判断]
17.
语素是语汇的单位,但不是语法的单位。
[判断]
18.
语境为解释词义提供依据。
[判断]
19.
语境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判断]
20.
语汇通常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汇。
[判断]
21.
有些语句进行层次分析时可能有不止一种层次切分,层次关系不同句法关系或意思就可能不同,从而造成歧义。
[判断]
22.
音强指声音的长短。
[判断]
23.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
[判断]
24.
因为歧义在口语沟通中很少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语境消除歧义。
[判断]
25.
因为句子结构是有层次的,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成分的分析。
[判断]
26.
疑问句句首语气词是用来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一般认为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吗、啊”。
[判断]
27.
一个句法结构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都是明确的,没有不确定性。
[判断]
28.
一般词的使用不受使用者的地域和身份等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性别、行业、文化层次的人都会用到基本词。
[判断]
29.
谚语多为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完整语句。
[判断]
30.
虚词主要分为关系词和辅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