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24149《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5140)

国家开放大学24149《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5140)2025年春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课程号:05140 试卷号:24149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判断] 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完全不同,要区别对待。
[判断] 2. 中国的中央集权国家萌芽、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建成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时才完成。所以地方行政区划制度也是萌芽、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全面推行于全国。
[判断] 3. 一个民族的信仰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
[判断] 4. 下列诗句中,每一句都提到了古代天文历法中的星宿名。
[判断] 5. 我们称内江为萧墙之祸,其中萧墙指的是古代住宅最外面的院墙。
[判断] 6. 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近代西方各国的考试制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判断] 7. 虽然宋代没有郡这一级别的地方行政区划,但是宋元明清文人笔下经常出现郡和太守,实际上所谓郡就是指当时的一州或一府之地,大致相当于两汉六朝的一郡,而知府、知州也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郡太守。
[判断] 8. 虽然宋代没有郡这一级别的地方行政区划,但是宋元明清文人笔下经常出现郡和太守,实际上所谓郡就是指当时的一州或一府之地,大致相当于两汉六朝的郡,而知府、知州也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那太守。
[判断] 9. 每月最后一日叫作“朔”,最初一日叫作“晦”。
[判断] 10. 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姓。
[判断] 11. 冠指古代各阶层男子所戴的帽子。
[填空] 1. 中国古代所说的启明星,是()的别名,因为它比太阳先出,所以叫“启明。
[填空] 2. 中国的道教在南北朝时期才具有完备形态,代表著作是东晋末年道士葛洪所著的《()》。
[填空] 3.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四季与农历月份具有对应关系,其中孟春指农历(),仲秋指农历()月。
[填空] 4. 在我国古代时期,国君之下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在夏商时期是(),在春秋时期是公卿,在战国至清朝时期是()。
[填空] 5. 在我国古代的教学机构中,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出现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
[填空] 6. 在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中,康照把明朝的南直隶分为江苏和(),为陕西省分为陕西和()两省,湖广省分为湖北和湖南两省。
[填空] 7. 在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中国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填空] 8. 我国音乐与历法相结合,在《()》中,把“律”与“历”相结合,将音乐十二律与十二月、十二次、十二方位结合起来。
[填空] 9. 我国近代时期()所作(金文编》,把青铜器上的字按类排序,是近代时绍青钢器和金文的著作。
[填空] 10. 我国国家的产生,开始于(),是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
[填空] 11. 我国古代历法主要采用()纪法,东汉以前只用来纪日,东汉建武三十年以后,才开始用来纪年。
[填空] 12. 同样的政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不同。唐代的苏州,管辖了今天的()、江苏省的苏州市以及浙江省的嘉兴市,比今天的苏州要大好几倍。
[填空] 13. 泰始皇初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提高君主的地位和神化君主的权力,从公年开始,确定()为新的国君称号,浴用了2000多年。
[填空] 14. 黍指现代北方所说的黄米,色黄而黏;()指今天的小米,北方称该作物为谷子。
[填空] 15. 清朝末年叶昌炽编写的《()》,从各个角度讨论石刻,内容极其丰富,缺点是没有插图。
[填空] 16. 汉代对士人采取培养和使用的政策,在太学学习的博土弟子每年要进行射策内试,被荐举的人员进行()考试,根据结果授予官职,这是科举制度的萌芽。
[填空] 17. 汉代的()开创了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
[填空] 18. 古代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叫太牢,是以()、()、豕为祭品。
[填空] 19. 《愚公移山)“河曲智里亡以应”中的()存在古音通假现象。
[填空] 20. “衣”在古代除了统指身上穿的衣服外,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专指(),广义的包括()体衣、足衣和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