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茶文化概论》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22684《茶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2684)

国家开放大学22684《茶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2684)2025年春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茶文化概论》 课程号:02684 试卷号:22684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 1. 撰写《茶经》的陆羽是湖北天门人,字()。
[单选] 2.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其发源地是我国西南的()高原。
[单选] 3. 中国茶叶的六大基本茶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和黑茶。
[单选] 4. 中国茶叶的六大基本茶是()、白茶、黄茶、红茶、青茶和黑茶。
[单选] 5. 中国茶道的静、和、雅本质特征来自茶叶的自然属性、体现在茶艺的艺术性,最后反映在茶道的()性。
[单选] 6. 在茶叶加工、包装、营销等方面也有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就是()。
[单选] 7. 与茶叶学科和茶叶贸易学相比较,茶文化学应该成为一门()的学科。
[单选] 8. 狭义的茶文化研究重点应放在()文化层。
[单选] 9. 狭义的茶文化学就是研究人类食用茶叶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社会现象()。
[单选] 10. 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地泡好一壶茶。
[单选] 11. 我国历史上饮茶风气普及全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单选] 12. 通过品茶艺术可以陶冶个人情操,即《茶十德》中的所谓“以茶()”。
[单选] 13. 通过品茶活动达到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即《茶十德》中所谓“以茶()”。
[单选] 14. 通过“以茶敬客”来协调人际关系,即《茶十德》中的所谓“以茶()”。
[单选] 15. 唐朝中期,饮茶风气普及全国,古书记载“始于中地,流于()”。
[单选] 16. 生长在西南地区的野生大茶树都是属于()型的。
[单选] 17. 如果年青一代迷恋舶来品而忘却传统文化时,将出现()的局面。
[单选] 18. 如果年青一代迷恋()而忘却传统文化时,将出现令人不安的局面。
[单选] 19. 泡茶只是手段,品茶才是目的,泡茶就是为了()。
[单选] 20. 绿茶的加工有四大工序,它们是萎凋、杀青、揉捻和()。
[单选] 21. 绿茶的加工有四大工序,它们是萎凋、杀青、()和烘焙。
[单选] 22. 绿茶的加工有四大工序,它们是萎凋、()、揉捻和烘焙。
[单选] 23. 绿茶的加工有四大工序,它们是()、杀青、揉捻和烘焙。
[单选] 24. 据《茶经&八之出》记载唐代茶叶生产发达,当时的产地与今日的()范围相当。
[单选] 25. 广义的茶文化中的物质财富应属于茶文化结构中的()文化层。
[单选] 26. 广义茶文化中物质财富部分早已产生一门成熟的学科,就是()。
[单选] 27. 茶艺是品茗艺术的简称,包括泡茶的技艺和()的艺术两部分。
[单选] 28. 茶艺是品茗艺术的简称,包括()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两部分。
[单选] 29. 茶叶中含有20%~30%茶多酚,且大多属于(),可溶解于水,为人体所吸收。
[单选] 30.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中枢神经(),故饮茶能提神益思,增强智力。
[多选] 1. 作为再加工茶类的花茶,其品种最主要的有()和()。
[多选] 2. 中国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果味茶、罐装茶饮料。
[多选] 3. 中国再加工茶类包括:()、()、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茶、罐装茶饮料。
[多选] 4. 中国六大茶类包括除绿茶、红茶、黄茶、黑茶外,还有()、()。
[多选] 5. 我国古代饮用饼茶主要有两个朝代,他们是()、()。
[多选] 6. 我国古代盛行散茶冲泡的主要有两个朝代,他们是()、()。
[多选] 7. 唐代著名茶书《茶经》的作者陆羽,字(),又字(),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
[多选] 8. 清代在彩绘瓷茶具方面有两项重要的创造,分别是()和()。
[多选] 9. 清代有两位姓陈的紫砂壶名家,一是(),另一位是()。
[多选] 10. 明代紫砂壶名匠中最负盛名的是()和()。
[多选] 11. 江苏碧螺春、浙江龙井茶传说与清朝的两位皇帝有关系,他们是()和()。
[多选] 12. 福建乌龙茶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乌龙,一是()乌龙。
[多选] 13. 福建省安溪县出产的乌龙茶,最享盛名的有两种,一是(),一是()。
[多选] 14. 茶叶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作用除了引发创作灵感、增进友情爱情之外,还有()、()。
[多选] 15. 茶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维生素,还有()、()。
A.氨基酸
[多选] 16. 茶叶的药效成分除了生物碱外,还有()、()。
[多选] 17. 茶树种植主要生产环节除了种苗繁殖、茶树种植还有()、()两个环节。
[多选] 18. 茶树种植主要生产环节除了()、()外,还有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两个环节。
[判断] 1. 西晋诗人张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我国最早描述茶叶芳香和滋味的诗歌。
[判断] 2.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描写茶叶生产和品饮的诗赋。
[判断] 3. 西晋杜育的《荈赋》并不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描写茶叶生产和品饮的诗赋。
[判断] 4. 我国早期茶具中最早出现的浙江湖州出土的刻有“茶”字的东汉青瓷瓮。
[判断] 5. 我国历史上开始征收茶税的朝代是唐代。
[判断] 6. 我国历史上开始征收茶税的朝代是宋代。
[判断] 7. 我国历史上开始征收茶税的朝代是宋代,当时税率是100%。
[判断] 8. 我国历史上开始征收茶税的朝代是明代,当时税率是50%。
[判断] 9. 唐代煮茶时烧水使用的是瓷壶,宋代点茶时烧水使用的是铁锅。
[判断] 10. 唐代煮茶烧水使用的是锅,宋代点茶烧水使用的是汤瓶,明代泡茶烧水使用的是茶壶。
[判断] 11. 唐代饮茶使用的是茶碗,宋代点茶使用的茶盏,明代泡茶使用的茶壶和茶杯。
[判断] 12. 唐代饮茶风气的盛行,与唐朝皇帝信奉道教有关,道士修道讲究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判断] 13. 唐代饮茶风气的盛行,与佛教修禅有关。泰山灵岩寺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判断] 14. 唐代饮茶风气的盛行,与佛教修禅有关。僧人坐禅“过午不食”但许其饮茶助修,并将茶事列入佛门清规,写进佛门丛林制度的《百丈清规》。
[判断] 15. 唐代饮茶风气的普及,与佛教盛行有关,和尚坐禅藉茶提神充饥,信佛的善男信女转相仿效,饮茶遂成风俗。
[判断] 16. 唐代陆羽《茶经》中“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三章是专门记述唐代煮茶技艺,标志着唐代茶艺已经形成。
[判断] 17. 唐代陆羽《茶经》中“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三章是专门记述唐代煮茶技艺,标志着唐代茶艺已经形成。
[判断] 18. 唐代陆羽《茶经》中“二之具”谈的是唐代煮茶的整套茶具。
[判断] 19. 唐代陆羽《茶经》中“二之具”谈的是采茶、制茶的工具,并不是煮茶的茶具。
[判断] 20. 唐代宫廷使用的鎏金银茶具刻有“文思院造”的铭文,故得知这批金银茶具是在皇宫里制造的。
[判断] 21. 唐朝开始实行贡茶制度,曾在浙江湖州设立专门为王室生产贡茶的贡茶院。
[判断] 22. 唐朝开始实行贡茶制度,曾在福建建安北苑设专门为王室生产贡茶的贡茶院。
[判断] 23. 唐朝开始实行贡茶制度,命令各地将所产名优特茶进贡朝廷。并在浙江湖州设立专门为王室生产贡茶的贡茶院。
[判断] 24. 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茶具也会变化,我国古代饮茶方式大体有四个阶段:痷茶、煮茶、点茶、泡茶,其所使用的重点茶具也有所不同。
[判断] 25. 宋代盛行泡茶方式,在蔡襄《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有详细记载。
[判断] 26. 宋代盛行点茶方式,在陆羽《茶经》中有详细的记述。
[判断] 27. 宋代盛行点茶方式,在蔡襄《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有详细记载。
[判断] 28. 宋代盛行点茶方式,在蔡襄《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均有点茶技艺的具体记载。
[判断] 29. 宋朝开始实行贡茶制度,命令各地将所产名优特茶进贡朝廷。并在福建建安北苑设专门为王室生产贡茶的贡茶院。
[判断] 30. 明代盛行散茶冲泡,讲究汤色以绿为贵,因此黑釉茶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