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
赚积分
充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社会心理学》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11295《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2351)
国家开放大学11295《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2351)2025年春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社会心理学》 课程号:02351 试卷号:11295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245)
多选(90)
简答(30)
名词(39)
判断(326)
填空(78)
应用(11)
[单选]
1. 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单选]
2. 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
[单选]
3. 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渐形成的。
[单选]
4. 自我意识的概念是()提出的。
[单选]
5. 自我意识的发生有()个标志。
[单选]
6. 自我它是代表着社会的()。
[单选]
7. 自我观念是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根据他人对本人的评价反应而发展的.M德指出这个他人是指个体所属的()。
[单选]
8. 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单选]
9. 自然环境主要影响心理的生理素质,()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理、意识内容。
[单选]
10. 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单选]
11. 重要的有罪证据首先呈现是利用证据的()效应。
[单选]
12. 早在公元前8年,古希腊哲学家()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单选]
13. 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
[单选]
14. 在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中,()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能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
[单选]
15. 在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表现,称为()。
[单选]
16.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
[单选]
17. 在我们的经验和意识中,可察觉到()、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
[单选]
18. 在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
[单选]
19.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接受一些专业人士的说服,这体现了说服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单选]
20.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接受一些专家的说服,这体现了说服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单选]
21.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单选]
22. 在社会认知中以下哪个不是认知者的因素()。
[单选]
23. 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称为()。
[单选]
2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单选]
25.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单选]
26. 在群体决策中人为了维护群体的和睦而压制异议的现象被称为()。
[单选]
27.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攻击性行为时,要看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者的特殊身份、行为发生的情景和()。
[单选]
28. 在开会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听之前同学的发言,但总结的时候会说“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是一种()。
[单选]
29. 在海德的P-O-R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
[单选]
30. 在归因偏差的分析中,由于加工信息资料及认识上的原因而导致的归因偏差,被称为()
加载更多
[多选]
1. 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
[多选]
2. 自我意识有()功能。
[多选]
3. 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的主要标志有()。
[多选]
4. 自我的结构包括()。
[多选]
5.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有:()。
[多选]
6. 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不稳定外因的是()。
[多选]
7.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实验法的优点有:()。
[多选]
8.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多选]
9.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多选]
10.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
[多选]
11.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什么?
[多选]
12. 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有:()
[多选]
13. 影响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14.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多选]
15. 影响偏见形成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多选]
16.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
[多选]
17.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
[多选]
18. 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包括:()
[多选]
19. 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有()
[多选]
20. 印象形成的方式有()
[多选]
21. 以下因素哪些属于影响社会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多选]
22. 以下哪些是在研究社会态度()。
[多选]
23. 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
[多选]
24. 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
[多选]
25.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多选]
26. 下面属于人际交往的功能的有()。
[多选]
27. 下面哪个是服从压力的产生方式()。
[多选]
28. 下列属于态度的特点的有()
[多选]
29. 下列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多选]
30. 下列选项中,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加载更多
[简答]
1. 自我概念是通过哪些渠道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简答]
2. 转移与消除攻击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简答]
3. 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
[简答]
4.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
5. 移与消除攻击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简答]
6. 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简答]
7. 什么是自尊?形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
8. 什么是刻板印象?简述它的利与弊。
[简答]
9. 什么是从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
10. 什么叫宽大效应?这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
[简答]
11. 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简答]
12. 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简答]
13.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简答]
14. 简述自我概念是通过哪些渠道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简答]
15. 简述优势反应强化说的基本内容。
[简答]
16. 简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
17. 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
18. 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简答]
19. 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简答]
20. 简述社会认知的主要特征。
[简答]
2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答]
22. 简述群体决策有哪些好处。
[简答]
23. 简述群体规范的功能。
[简答]
24. 简述去个性化的定义及影响去个性化的主要因素。
[简答]
25. 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简答]
26. 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答]
27. 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简答]
28. 简述从众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简答]
29. 攻击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那我们根据哪些线索来判断一个人的攻击行为是故意的?
[简答]
30.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加载更多
[名词解释]
1. 自我实现的预言
[名词解释]
2. 自我设障
[名词解释]
3. 自我美化
[名词解释]
4. 自我表现
[名词解释]
5. 责任扩散
[名词解释]
6. 再社会化
[名词解释]
7. 晕轮效应
[名词解释]
8. 逸.社会态度
[名词解释]
9. 态度
[名词解释]
10. 社会影响
[名词解释]
11.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2. 社会态度
[名词解释]
13. 社会认知
[名词解释]
14. 社会角色
[名词解释]
15. 社会化
[名词解释]
16. 社会促进
[名词解释]
17. 社会比较
[名词解释]
18. 人际关系
[名词解释]
19. 人际沟通
[名词解释]
20. 群体思维
[名词解释]
21. 群体极化
[名词解释]
22. 群体规范
[名词解释]
23. 去个性化
[名词解释]
24. 偏见
[名词解释]
25. 模仿
[名词解释]
26. 领导方式
[名词解释]
27. 领导
[名词解释]
28. 利他行为
[名词解释]
29. 宽大效应
[名词解释]
30. 刻板印象
加载更多
[判断]
1. 作为新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是一无所知的。
[判断]
2. 自尊是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
[判断]
3.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局部评价。
[判断]
4. 自尊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判断]
5. 自证预言也称自我实现的预言
[判断]
6.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就是学校。
[判断]
7.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就是家庭。
[判断]
8. 自我属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判断]
9. 自我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判断]
10.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察觉。
[判断]
11. 自我意识就是对所有属于自己心理状况的认识。
[判断]
12. 自我意识的考察对象是自己。
[判断]
13. 自我意识的考察对象是他人。
[判断]
14.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以个体能够把自己与其他物或人区别看来为前提的。
[判断]
15. 自我萎缩型特点是内心矛盾强度大或者是延续时间长,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自我调节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
[判断]
16. 自我萎缩型是一种带有危害的消极统一类型,其特点是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导致自我拒绝的心理。
[判断]
17. 自我萎缩型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对抗,严重者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或因绝望而轻生。
[判断]
18. 自我它是个执行者,它是一仆二主。它同时要尽量满足本我的冲动,又要满足超我的这种限制。
[判断]
19. 自我评价决定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判断]
20. 自我美化可以建立及提升个体的自尊。
[判断]
21. 自我矛盾型是自我再统一比较困难的类型,其特点是内心矛盾的强度大或延续时间比较长,新的自我久久不能建立。
[判断]
22. 自我矛盾型是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自我调节,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
[判断]
23. 自我扩张型是一种消极的统一类型,且带有危害性,其特点是对现实自我过度高估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典型的自我表现为白日梦,在自吹自擂虚幻之中度日。
[判断]
24. 自我扩张型,严重者可以导致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
[判断]
25. 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
[判断]
26. 自我肯定型是积极的统一类型,其特点是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的矛盾斗争达到的统一。
[判断]
27. 自我肯定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理想自我和逐步改正不断完善的现实自我的统一。
[判断]
28.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
[判断]
29. 自我监控是一种调节自我表现,使个人的行为适合于情景的能力,是个体的一种社会适应机制。
[判断]
30. 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
加载更多
[填空]
1. 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的主要标志有()、()和有关()的掌握。
[填空]
2. 转移与消除攻击行为的方法有()、()、习得的抑制与培养同情心等。
[填空]
3. 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填空]
4. 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填空]
5. 影响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同辈群体、()等。
[填空]
6.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和()。
[填空]
7.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相似和互补。
[填空]
8. 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社会化、()社会化和()社会化。
[填空]
9. 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表情、()表情、()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填空]
10. 许多学者就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效应和()效应这两个现象。
[填空]
11. 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与()三种。
[填空]
12. 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情感和()三种成分。
[填空]
13.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和社会抑制。
[填空]
14.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和()。
[填空]
15. 他人暗示可分为直接暗示、()和()。
[填空]
16. 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和()的反应。
[填空]
17. 所谓的社会心理和()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填空]
18. 所谓的(),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填空]
19. 所谓()是指当发生了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会减小的现象。
[填空]
20. 斯腾伯格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激情与()。
[填空]
21. 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与()三种成分。
[填空]
22. 舒茨(W.C.Schuts)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的需要。
[填空]
23. 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填空]
24.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填空]
25. 社会心理学家一般都把模仿分成()模仿和()模仿两类。
[填空]
26. 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和档案研究法。
[填空]
27. 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推测与判断其内在的()过程。
[填空]
28. 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推测与判断其()的过程,
[填空]
29. 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根据认知对象的(),推测与判断其()的过程。
[填空]
30. 社会认知具有的特点包括:()、()、()和易出偏差性。
加载更多
[应用分析题]
1.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群体内的各个成员间可能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很多事实表明,不良的竞争常常会两败俱伤,相互合作常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应用分析题]
2. 在2001年的辛辛那提市。
[应用分析题]
3. 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2003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竟无一人上前制止。
[应用分析题]
4. 一名15岁的美国中学生震惊了校园。
[应用分析题]
5.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隐匿在群体中时,会表现出个体在单独时表现不出来的行为,比如当某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因为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像烧汽车、砸商店,甚至杀人放火等。
[应用分析题]
6. 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商家为什么不惜重金用明星做广告?这样做可能会有哪些风险?
[应用分析题]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资助贫困的学生无疑是伟大的善举。
[应用分析题]
8. 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
[应用分析题]
9.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和他的智囊团及内阁成员一一被媒体誉为"最棒、最耀眼的一群人"
[应用分析题]
10.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2秒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应用分析题]
11. 1964年美国纽约发生了著名的吉诺维斯案件,一位叫做吉诺维斯的女子在晚上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杀害。案发的三十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