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
赚积分
充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古代汉语》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11511《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4637)
国家开放大学11511《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4637)2024年秋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古代汉语》 课程号:04637 试卷号:11511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430)
多选(223)
简答(70)
文言(40)
[单选]
1. 最早出现“六书”一词的著作是()。
[单选]
2. 至()代,词的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
[单选]
3. 指出“《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一句中的通假字是()。
[单选]
4. 在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中,最常见的形式是()。
[单选]
5.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前,()是一般的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其成为帝王自称的专用代词。
[单选]
6. 在古字所写各词中占据原字形的是由()决定的。
[单选]
7. 在《说文解字》中,下列意义和词性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是()。
[单选]
8. 在《诗经&豳风&七月》中,“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中“向”字用的是()。
[单选]
9. 在《齐桓公伐楚》中,“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的“侵”字表示()。
[单选]
10. 在“吾谁欺?欺天乎!”中,作前置宾语的词是()。
[单选]
11. 在“六书”造字法中,唯一与词的声音有联系的是()。
[单选]
12. 在“君何患焉?”中,“何”应该是()。
[单选]
13. 在“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句子中,“之”字应该是()。
[单选]
14. 在“姜氏何厌之有?”中,核心宾语词是()。
[单选]
15. 在“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中,“谁”应该是()。
[单选]
16. 与“走”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单选]
17. 与“爪牙”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单选]
18. 与“臭”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单选]
19. 音同音近是通假的必备条件,这里的音是指()。
[单选]
20. 以下属于排律对仗要求的是()。
[单选]
21. 以下取自地名的词牌名是()。
[单选]
22. 以下加点字属于工对的是()。
[单选]
23. 以下关于词的平仄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24. 以下关于词的对仗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25. 以下典故中,不是出自《史记》的是()。
[单选]
26. 以下词牌名以风俗习惯命名的是()。
[单选]
27. 以下词牌出现“一调数名”情况的是()。
[单选]
28. 以下词牌出现“数调同名”情况的是()。
[单选]
29. 以下词的用韵,属于一韵到底的是()。
[单选]
30. 以下不符合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句式是()。
加载更多
[多选]
1. 属于使用标点符号错误的有()。
[多选]
2. 指示代词分为()。
[多选]
3. 指人的疑问代词有()。
[多选]
4. 指处所的疑问代词有()。
[多选]
5. 仄声是个声调问题,包括()。
[多选]
6. 在下列句子中,词尾“然”充当状语的是()。
[多选]
7. 在连词表示的联合关系中,可将联合关系再细分为()。
[多选]
8. 远指代词有()。
[多选]
9. 语言类工具书能给阅读者带来的帮助和指导包括()。
[多选]
10. 由造字素材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类型包括()。
[多选]
11. 由古字构造今字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多选]
12. 以下属于律诗对仗要求的是()。
[多选]
13. 以下属于近体诗用韵要求的是()。
[多选]
14. 以下名称加在词牌上以后,字数比本调字数减少的是()。
[多选]
15. 以下关于词的平仄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16. 以下关于词的对仗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17. 以下各句带“&”的词属于联绵词的是()。
[多选]
18. 以下词牌属于同一词调的是()。
[多选]
19. 以下词句出现一字豆的有()。
[多选]
20. 疑问代词一般分为三类:()。
[多选]
21.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是()。
[多选]
22.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是()。
[多选]
23.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包括()。
[多选]
24. 学习古代汉语的不良偏向有()。
[多选]
25. 叙述句一般是以()作谓语的句子。
[多选]
26. 下面属于音译外来词的是()。
[多选]
27. 下面符合《辞源》编撰特点的是()。A.是以单字为纲、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大型综合辞书
[多选]
28. 下面符合《辞源》编撰特点的是()。
[多选]
29. 下面符合《辞海》编撰特点的是()。
[多选]
30. 下列属于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加载更多
[简答]
1. 在古代汉语中,否定句中代词要想成为动词的前置宾语,它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简答]
2.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每一种情况。
[简答]
3. 通假与假借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简答]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1)请写出本诗的所有韵脚及所押韵部。(2)翻译全诗。
[简答]
5. 使用工具书应注意哪些事项?
[简答]
6. 什么是引申义?什么是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请举例说明。
[简答]
7. 什么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试举例说明。
[简答]
8. 什么是古用今废词?什么是古今通用词?请举例说明。
[简答]
9.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的两个来源。
[简答]
10. 什么是古代汉语判断句?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简答]
11. 什么是副词?副词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简答]
12. 什么是对仗?包括哪些类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简答]
13. 什么是词类的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哪几种情况?
[简答]
14. 什么是本义?利用字形分析法或多义归纳法,指出兵、牢、盥、解的本义,每词列举一条反映词的本义的例句。
[简答]
15. 什么是被动句?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简答]
16. 如何掌握古今词义。
[简答]
17. 如何区分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试举例说明。
[简答]
18. 如何判断是单音词组还是复合词?
[简答]
19. 如何把古代单音词译成现代复音词?请举例说明。
[简答]
20. 请说明古代汉语代词“之”的用法。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有哪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简答]
21. 请说明古代汉语代词“者”的用法。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简答]
22. 请举例谈谈怎样判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简答]
23. 请举例谈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简答]
24. 请举例谈谈断句错误。
[简答]
25. 请举例说明何谓“顺接”和“逆接”?
[简答]
26. 请举例说明古汉语中“诸”字常用的用法。
[简答]
27. 请举例说明古代汉语“所”字词组常见的几个类型。
[简答]
28. 请举例说明词所特有的两种对仗。
[简答]
29. 请举例说明标点错误的类型,并陈述造成错误的原因。
[简答]
30. 请举例说明“然”字的语法功能有哪些?
加载更多
[文言文翻译]
1. 邹忌脩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我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我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ldq
[文言文翻译]
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懽也。(选自《醉翁亭记》)。
[文言文翻译]
3.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出师表》)。
[文言文翻译]
4.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文言文翻译]
5.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
[文言文翻译]
6.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选自《贾谊论》)。
[文言文翻译]
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文言文翻译]
8.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文言文翻译]
9.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选自《韩信拜将》)。
[文言文翻译]
10.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选自《汉书&艺文志序》)。
[文言文翻译]
11.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文言文翻译]
12.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文言文翻译]
13.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迺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选自《论积贮疏》)。
[文言文翻译]
14.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文言文翻译]
15.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膠,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文言文翻译]
16.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选自《答李翊书》)。
[文言文翻译]
17.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文言文翻译]
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文言文翻译]
19.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文言文翻译]
20.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文言文翻译]
21. 良久,羽牦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饿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选自《中山狼传》)。
[文言文翻译]
22.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朞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朞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文言文翻译]
23.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文言文翻译]
24. 荆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恭王伤。酣战,而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竖谷阳曰:“非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恭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所恃者司马,司马又如此,是亡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
[文言文翻译]
25.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文言文翻译]
26.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选自《原毁》)。
[文言文翻译]
27.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文言文翻译]
28.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文言文翻译]
29.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文言文翻译]
30.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