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22247《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1302)

国家开放大学22247《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1302)2024年秋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课程号:01302 试卷号:22247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 1.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最基本的宗旨是保障受灾人员的()
[单选] 2.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读物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称为()
[单选] 3. 专项救助中,以下人员不能申请相关医疗救助的是()。
[单选] 4. 专项救助中,不能申请相关医疗救助的人员是()。
[单选] 5. 专项救助不包括()
[单选] 6. 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
[单选] 7. 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
[单选] 8. 执行政策法规要及时果断、雷厉风行,解决问题不能拖拉,不能积压.不能欠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满地实现政策法规目标,同时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这一要求体现社会政策法规执行的()原则。
[单选] 9.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程序的环节不包括()
[单选] 10. 政策法律化需要几个步骤()
[单选] 11. 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
[单选] 12. 政策法规对象认为满足了自己的利益,焕发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来促使社会进步电这就可以说政策法规的回应度()。
[单选] 13. 在协商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持证人排序居首的应该是烈士的()
[单选] 14. 在社区服务的多个层次中,最综合、最高层次的是()。
[单选] 15. 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对其实施情况的评估,称为()。
[单选] 16. 在社会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一控制方式属于:()
[单选] 17. 在社会政策法规评估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考察社会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
[单选] 18. 在临时救助中,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采取的救助方式不包括()。
[单选] 19. 在分析解决某一社会政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这体现了社会政策问题的()
[单选] 20. 在残疾人的教育权保障中,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体现了()
[单选] 21. 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
[单选] 22.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姻称为()。
[单选] 23. 有关社区服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 24. 有关社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 25. 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 26. 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
[单选] 27.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请求撤销该婚姻。
[单选] 28. 以下属于第二顺位继承人的是()。
[单选] 29. 以下人员不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的是()。
[单选] 30. 以下情形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可认定为工伤的是()
[多选] 1.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多选] 2. 专项救助中,可申请医疗救助的人员有()
[多选] 3. 专项救助一般包括()。
[多选] 4. 专项救助包括()。
[多选] 5. 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多选] 6. 属于妇女的人身权利的有()。
[多选] 7.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
[多选] 8. 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
[多选] 9.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程序的环节包括()。
[多选] 10. 政策法规预测按其范围划分,可分为().
[多选] 11. 在对特困人员的认定中,可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的有()
[多选] 12. 在从事政策法规的评估工作时,选择评估对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
[多选] 13. 灾后救助包括()。
[多选] 14. 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15. 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16. 以下属于慈善组织的章程的有()。
[多选] 17. 以下属于《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抚恤优待对象的是()。
[多选] 18. 以下情况能够被认定为工伤的有()
[多选] 19. 以下可被认定为无效婚姻的情况有()
[多选] 20. 以下不属于第二顺位继承人的是()。
[多选] 21. 遗嘱形式主要包括()。
[多选] 22. 下列属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内容的有()。
[多选] 23. 下列属于收养人同时具备的条件的有()
[多选] 24. 下列属于社会政策法规实施惫外效果的是()。
[多选] 25. 下列属于烈属优待的有()。
[多选] 26. 下列属于家庭财产的有()。
[多选] 27. 下列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
[多选] 28. 下列属于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多选] 29. 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准确的()。
[多选] 30.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
[简答] 1. 政策可以转变为法律需具备何种条件?
[简答] 2.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简答] 3.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简答] 4. 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简答] 5. 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简答] 6. 试论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
[简答] 7. 什么是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事前评估?
[简答] 8. 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简答] 9.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简答] 10.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 11.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简答] 12.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简答] 13. 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 14. 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简答] 15. 社会政策与法规有何区别?
[简答] 16.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答] 17.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简答] 18. 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
[简答] 19.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简答] 20.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简答] 21.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几种类型?
[简答] 22. 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简答] 23.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简答] 24.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简答] 25.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苍
[简答] 26.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简答] 27. 社会保障水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简答] 28. 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简答] 29. 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简答] 30. 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判断] 1. 专家决策法属于定性分析。
[判断] 2. 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
[判断] 3. 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利益原则。
[判断] 4. 志愿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判断] 5. 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要求志愿者提供超出其能力的志愿服务
[判断] 6. 只有失误的社会政策与法规才能够终结。
[判断] 7. 职工需与用人单位一起缴纳生育保险费。
[判断] 8. 职工需要每月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无需缴纳。
[判断] 9. 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
[判断] 10. 职工不需缴纳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
[判断] 11. 政府资助属于社会团体经济来源之一。
[判断] 12. 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判断] 13. 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目标确立。
[判断] 14. 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可行性分析是政治可行性分析。
[判断] 15. 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可由村支书一人决定。
[判断] 16. 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可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判断] 17. 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不能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判断] 18. 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可采取家庭戒毒和社区戒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戒毒。
[判断] 19. 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不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判断] 20. 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一控制方式属于动态控制。。
[判断] 21. 在境外就医所戸生的医疔費用可以納入基本医疔保隘基金支付范園。
[判断] 22. 在境外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特殊情况下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判断] 23. 在境外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可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判断] 24. 在境外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不可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判断] 25. 在监狱服刑的特困人员,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判断] 26. 在监狱、劳教场所内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可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判断] 27.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
[判断] 28. 与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有利害关系的评估专家应当回避。
[判断] 29. 于元声处听惊雷属于信息类比预测法。
[判断] 30. 用人单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