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
赚积分
充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公共政策概论》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11183,11838《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0510)
国家开放大学11183,11838《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0510)2024年秋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公共政策概论》 课程号:00510 试卷号:11183,11838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252)
多选(233)
简答(259)
论述(96)
名词(107)
判断(246)
填空(31)
[单选]
1. 最早提出“政策科学”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
[单选]
2. 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
[单选]
3.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为出发点。
[单选]
4. 自上而下模式是以()为基础的。
[单选]
5. 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
[单选]
6. 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的身上。
[单选]
7. 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单选]
8. 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单选]
9.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单选]
10.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单选]
11. 政策咨询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
[单选]
12. 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单选]
13.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
[单选]
14.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出版作为标志。
[单选]
15. 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为出发点。
[单选]
16. 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是指()。
[单选]
17. 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判断。
[单选]
18. 政策问题随情境变化,一个政策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这体现了公共政策问题的()。
[单选]
19.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所做的判断。
[单选]
20. 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单选]
21. 政策评估对政策()所做的分析。
[单选]
22. 政策能力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能力、利益整合能力、政策规划能力、政策执行能力、政策输出能力和()。
[单选]
23.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单选]
24.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单选]
25. 政策合法化属于()是所有可以执行的政策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只有在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后,政策方案才具有执行效力。
[单选]
26. 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
[单选]
27. 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
[单选]
28. 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单选]
29.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单选]
30.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加载更多
[多选]
1. 综摄法的运用中分析者可以进行的类比有()
[多选]
2. 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又与个人自由的文化准则相一致,并能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所以它被定为首选的政策工具。其主要包括()形式。
[多选]
3.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
[多选]
4.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
[多选]
5. 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多选]
6. 追踪决策的特征包括()
[多选]
7. 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
[多选]
8. 中国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多选]
9. 制订执行计划遵循的原则
[多选]
10. 直接提供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
[多选]
11.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的公共决策。
[多选]
12.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通过(),促进知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多选]
13.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
[多选]
14. 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明显特征是()。
[多选]
15. 政府失灵的原因是()
[多选]
16. 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多选]
17. 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
[多选]
18. 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多选]
19.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包括()。
[多选]
20. 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有()。
[多选]
21.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有()。
[多选]
22. 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多选]
23.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
[多选]
24. 政策要有效的执行需要做好几件事。()
[多选]
25. 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的整合性评估。
[多选]
26. 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多选]
27. 政策评估的标准主要是()。
[多选]
28. 政策理解包括()。
[多选]
29. 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有()。
[多选]
30. 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加载更多
[简答]
1.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
[简答]
2.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
[简答]
3. 追踪决策具有哪些特征?
[简答]
4. 追踪决策的特点。
[简答]
5. 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
[简答]
6. 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简答]
7. 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简答]
8. 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征。
[简答]
9. 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
[简答]
10. 政治环境是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
[简答]
11.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
[简答]
12. 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简答]
13. 政府失灵的类型有哪些?
[简答]
14. 政策咨询子系统所提供的咨询内容主要有哪些?
[简答]
15.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简答]
16. 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
[简答]
17. 政策执行者如何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
[简答]
18. 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
[简答]
19. 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
[简答]
20.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
[简答]
21. 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简答]
22. 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有哪些?
[简答]
23.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
[简答]
24.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
[简答]
25. 政策评估研究演进的划分阶段。
[简答]
26.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简答]
27. 政策环境因素及其基本特征。
[简答]
28. 政策工具的作用。
[简答]
29. 政策工具的特征:
[简答]
30.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
加载更多
[论述]
1. 追踪决策与一般决策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论述]
2. 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
[论述]
3. 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论述]
4.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包括哪些。
[论述]
5.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
[论述]
6.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论述]
7.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论述]
8. 政策工具的特征。
[论述]
9. 阅读材料“三峡决策中的六大悬念”(教材第186-189页),回答问题:从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公共性角度分析六大悬念的各自原因。
[论述]
10. 有人认为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试简述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论述]
11.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论述]
12.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论述]
13.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论述]
14. 学习社会保障的要求。
[论述]
15. 现收现付与待遇确定模式的优点。
[论述]
16.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
[论述]
17.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
[论述]
18.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论述]
19. 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论述]
20. 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内应遵循哪些原则?
[论述]
21. 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论述]
22. 无为思维是否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
[论述]
23. 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论述]
24. 试以“浴盆模型”说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和调整
[论述]
25. 试述中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
26. 试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论述]
27. 试述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论述]
28. 试述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论述]
29. 试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论述]
30. 试述我国现行生育保险制度的内容是什么?所依据的是哪些法规?
加载更多
[名词解释]
1. 组织理论
[名词解释]
2. 综摄法
[名词解释]
3. 追踪决策
[名词解释]
4. 志愿失灵
[名词解释]
5. 执政党政党
[名词解释]
6. 执政党
[名词解释]
7. 知识经济
[名词解释]
8. 知识化
[名词解释]
9. 政治制度
[名词解释]
10. 政府管制
[名词解释]
11. 政府的失常利益
[名词解释]
12. 政策执行
[名词解释]
13. 政策协调
[名词解释]
14. 政策实验
[名词解释]
15. 政策目标
[名词解释]
16. 政策活动家
[名词解释]
17. 政策环境
[名词解释]
18. 政策方案效果评估
[名词解释]
19. 政策方案规划
[名词解释]
20. 正式议程
[名词解释]
21. 正式评价
[名词解释]
22. 因果理论
[名词解释]
23. 演化理论
[名词解释]
24. 行动理论
[名词解释]
25. 效率收益净值
[名词解释]
26. 系统理论
[名词解释]
27. 系统分析
[名词解释]
28. 系统方法
[名词解释]
29. 系统
[名词解释]
30. 文化环境
加载更多
[判断]
1. 作为一个系统,在各主体不具备独立性、但有较高能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整合能力和机制。
[判断]
2.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判断]
3.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并不影响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判断]
4. 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判断]
5. 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判断]
6. 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判断]
7. 自愿性工具的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作用。
[判断]
8. 自然地理环境与公共政策没有联系。
[判断]
9. 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是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不独立行使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判断]
10. 中国的职业团体不属于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
[判断]
11. 中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但不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判断]
12. 中国的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享。
[判断]
13. 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
[判断]
14.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可具体表现为其对政治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的技能等。
[判断]
15. 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判断]
16. 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为公共政策主体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了基本前提。
[判断]
17. 政治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政治社会化程度上,即政治机构、政治运行体制和政治行为模式等政治要素被社会所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判断]
18. 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不存在个人利益。
[判断]
19. 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判断]
20. 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判断]
21.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
[判断]
22. 政策主体往往都是理性经济人,在利益诱惑面前,政策主体所采取的行动往往背离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利益,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判断]
23. 政策主体能力不能决定公共政策的效能,腐败、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跟决策主体无关。
[判断]
24.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判断]
25. 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判断]
26. 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体一致规则;另一种是多数规则。
[判断]
27. 政策制定过程就是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压力从而使政府不断做出反应的过程。
[判断]
28. 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有认同感,政策执行者首先认同政策才会积极执行,否则就会出现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形式主义。
[判断]
29. 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判断]
30. 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加载更多
[填空]
1. 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文化的相对(),为公共政策主体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了基本前提。
[填空]
2. 政策制定过程就是()对政府施加压力从而使政府不断做出反应的过程。这种反应表现为公共政策的(),公用政策成为平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杠杆。
[填空]
3. 政策执行的总结一方面要对效益、公平等做出整体总结,另一方面在阶段过程中开展()。
[填空]
4. 政策评估的难度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难以()确定政策成功与否难确定,政策效果与政策行动的关系难确定。
[填空]
5. 政策能力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能力、利益整合能力、()、政策执行能力、政策输出能力和政策评价能力。
[填空]
6. 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来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而有()的政策转化为法律的过程。
[填空]
7. 行政学创始人()说:“公共政策是由有立法权的人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法规。”
[填空]
8. 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即()、()和()。
[填空]
9. 我国的社会转型实际上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和()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填空]
10.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几十年过去实现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们认为政策达到了目标,体现了政策评估的()。
[填空]
11. 为了尽可能避免影响因素的不利方面,我们制定一项政策就需要考虑清楚做好政策执行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政策执行实施阶段的工作和()。
[填空]
12. 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和由数据得到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可以利用样本数据推测()的基本特征。
[填空]
13. 评估实施包括采集评估信息、分析评估信息、()。
[填空]
14. 美国学者斯塔林认为,导致人们对政策问题的错误判断的因素是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的严密控制、()、信息冗塞、()和噪音干扰。
[填空]
15. 美国学者邓恩指出,政策问题有三个特征()、()、()。
[填空]
16.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以()和()作为研究对象。
[填空]
17. 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精英()反映,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完全由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
[填空]
18.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
[填空]
19. 交通法规,就是一种()政策,任何人和车辆都必须遵照执行。
[填空]
20. 公共政策可看作政策主体、()和()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填空]
21. 按照社会问题的确定程度,又可以分为()问题和()问题。
[填空]
22. 按照社会领域划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
[填空]
23. ()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是规范决策主体行为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程序作保证,公共政策的制定就很有可能演变成随机性行为。
[填空]
24. ()行为研究和规范研究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的三大研究范畴。
[填空]
25.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填空]
26. ()是指通过建立和运行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仿实际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填空]
27. ()是为政治提供合法性,为经济提供意识形态,为社会提供凝聚性,为法律提供权限的一种具有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群体性的有别于()和实际利益脱离的共同体利益形式。
[填空]
28.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29. ()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填空]
30. ()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