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
赚积分
充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中医药学概论》所有资源
>
国家开放大学22623《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2565)
国家开放大学22623《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课程号:02565)2024年秋
下载打印版题库
适用科目:《中医药学概论》 课程号:02565 试卷号:22623
(点击下列按钮即可跳转对应的题型位置)
单选(434)
简答(50)
名词(38)
判断(27)
[单选]
1. 佐药的意义是()
[单选]
2. 佐药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单选]
3. 组成为肾中精气和后天精气的是()
[单选]
4. 组成为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的是()
[单选]
5. 足阳明胃经分布在()。
[单选]
6. 足太阴经的终点与下列何经的起点相接()
[单选]
7. 紫苏不包括的功效是()
[单选]
8. 属于正治的是()。
[单选]
9. 属于十八反的是()
[单选]
10. 属于反治的是()。
[单选]
11. 主决断的脏腑是()
[单选]
12. 主病为“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的脉象为()。
[单选]
13. 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单选]
14. 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单选]
15.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单选]
16. 中药的计量单位中,1钱等于()克。
[单选]
17.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
[单选]
18. 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是()
[单选]
19. 致病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
[单选]
20. 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单选]
21. 治疗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往来,首选()。
[单选]
22. 治疗乳痈,首选()。
[单选]
23. 治疗类中风的常用方剂是()
[单选]
24.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是()。
[单选]
25. 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
[单选]
26. 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
[单选]
27. 治疗肺痈,首选()。
[单选]
28. 治风寒表症的发散风寒药的性味是()
[单选]
29. 症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首选()。
[单选]
30. 症见食少便溏,面色萎白,语言低微,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或缓弱宜选用()
加载更多
[简答]
1. 为什么说舌象是反映内脏变化的“镜子”?
[简答]
2. 如何理解整体观念?
[简答]
3. 如何理解阴阳消长平衡,举例说明。
[简答]
4. 如何理解阴阳对立制约,举例说明。
[简答]
5. 如何理解望神及其重要意义。
[简答]
6. 如何理解舌象是反映内脏变化的“镜子”?
[简答]
7. 如何理解舌象是反映内脏变化的“镜子”?
[简答]
8. 如何理解三因制宜?
[简答]
9. 如何理解君、臣、佐、使?
[简答]
10. 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简答]
11. 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
[简答]
12. 举例说明阴阳消长平衡。
[简答]
13. 举例说明阴阳对立制约。
[简答]
14. 举例说明药物的归经方法。
[简答]
15. 举例说明五味的具体内容。
[简答]
16. 举例说明三因制宜的意义。
[简答]
17. 举例说明如何做好疾病的未病先防?
[简答]
18. 举例说明方剂中的“汗法”。
[简答]
19. 举例说明常色和病色的区别。
[简答]
20. 举例说明,中药五味的具体作用。
[简答]
21. 举例说明,药物归经的意义。
[简答]
22. 简述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简答]
23.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简答]
24.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简答]
25. 简述中药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简答]
26. 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简答]
27. 简述症、证、病的关系。
[简答]
28. 简述整体观念的含义。
[简答]
29. 简述药物配伍关系中“七情”的含义。
[简答]
30. 简述药物归经的意义
加载更多
[名词解释]
1. 瘀血
[名词解释]
2. 阴阳消长平衡
[名词解释]
3. 阴阳偏衰
[名词解释]
4. 阴阳格拒
[名词解释]
5. 阴阳的互根
[名词解释]
6. 阴阳的对立制约
[名词解释]
7. 阴阳
[名词解释]
8. 消法
[名词解释]
9. 下法
[名词解释]
10. 五行
[名词解释]
11. 五味
[名词解释]
12. 问诊
[名词解释]
13. 闻诊
[名词解释]
14. 望诊
[名词解释]
15. 吐法
[名词解释]
16. 四气
[名词解释]
17. 升降浮沉
[名词解释]
18. 气机失调
[名词解释]
19. 气
[名词解释]
20. 七情配伍
[名词解释]
21. 七情
[名词解释]
22. 配伍
[名词解释]
23. 炮制
[名词解释]
24. 脉诊
[名词解释]
25. 六淫
[名词解释]
26. 君药
[名词解释]
27. 精
[名词解释]
28. 津液
[名词解释]
29. 和解剂
[名词解释]
30. 汗法
加载更多
[判断]
1. 中药的归经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判断]
2. 浙贝母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判断]
3. 薏苡仁具有健脾的功效。
[判断]
4.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甜五种药味。
[判断]
5. 唐代由官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该书首创药图,并以图经加以说明。
[判断]
6. 痰随气而升降,祛痰方中常配伍理气药物,以助化痰。
[判断]
7.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判断]
8. 使君子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
[判断]
9. 湿性趋上。
[判断]
10. 清热方易伤阳败胃,故不宜过量久服。
[判断]
11.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判断]
12.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邪气的总称。
[判断]
13. 津液是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器官组织的体液及其正常以及异常的分泌物。
[判断]
14. 金元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医学流派的学术争鸣,医史上称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东垣——补土派,朱丹溪——养阴派。
[判断]
15.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
[判断]
16. 解表药大多味辛、质轻,药性升浮,主散,有发汗、透邪功能,部分药有透疹、平喘、明目和利咽等功能。
[判断]
17. 化湿药味多辛、苦,性偏温燥,主归脾胃二经,能醒脾化湿,健脾和胃,适用于湿阻中焦(脾胃)证。
[判断]
18. 河南的黄连,广东的党参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
[判断]
19. 和法指通过和解与调和,从而改善或消除半表半里、寒热往来、脏腑失和、气血紊乱等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判断]
20.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判断]
21.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证。
[判断]
22. 方剂从属于治法,治法是制方的理论依据。
[判断]
23. 反佐药,即降低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烈性的药物。
[判断]
24.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
[判断]
25. 《黄帝内经》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判断]
26. “十九畏”中丁香畏郁金,硫黄畏朴硝。
[判断]
27.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