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资源 > 《成本管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下)

《成本管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下)2025年秋

最近更新:2018-05-09

六、计算题

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10%,成本利润率为20%。要求:

(1)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2)若该产品由3个工序加工而成,相关的成本结构资料如下表所示,分解目标成本。

成本项目

成本结构

直接材料

半成品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第一工序成本结构

第二工序成本结构

第三工序成本结构

80%

 

 

75%

85%

12%

15%

10%

8%

10%

5%

(1)目标成本为1500元

(2)

成本项目

目标成本

第三工序目标成本

第二工序目标成本

第一工序目标成本

直接材料

 

 

 

765

其中:半成品

 

1275

956

 

直接人工

 

150

191

115

制造费用

 

75

128

76

合 计

1500

1500

1275

956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估计为50%,甲产品本月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为20件。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如下表所示。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下表中。

产品成本计算单

摘要

直接材料

燃料及动力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1756

139.60

576.25

275.50

2747.35

本月发生费用

37844

6570.40

10973.75

16884.50

72272.65

合计

 

 

 

 

 

产品

产量

完工产品产量

 

 

 

 

 

在产品约当量

 

 

 

 

 

合计

 

 

 

 

 

单位成本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编制的成本计算单如下:

摘   要

直接材料

燃料及动力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1756

139.60

576.25

275.50

2747.35

本月发生费用

37844

6570.40

10973.75

16884.50

72272.65

合计

39600

6710

11550

17160

75020

产品

产量

完工产品产量

100

100

100

100

在产品约当量

20

10

10

10

合计

120

110

110

110

单位成本

330

61

105

156

652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33000

6100

10500

15600

652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6600

610

1050

1560

9820

 

3.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甲产品材料消耗资料表

项目

计量单位

计划指标

实际指标

产品产量

200

190

材料单耗

千克

300

320

材料单价

15

20

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影响如下:

材料计划成本=200×300×15=900 000(元)

材料实际成本=190×320×20=1 216 000(元)

分析对象:1 216 000―900 000=316 000(元)

计划指标:200×300×15=900 000元

第一次替代:190×300×15=855 000元

第二次替代:190×20×15=912 000元

第三次替代:190×320×20=l 216 000元

由于产量少,使材料成本下降了45 000元;由于单耗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57 000元;由于材料单价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304 000元。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使材料总成本上升了316 000(-45 000+57 000+304 000)元。

4.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计量单位

计划

实际

产品产量

210

200

材料单耗

千克

10

12

材料单价

 

5

4

材料费用

 

10 500

9 6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分析对象:9 600―10 500=一900(元)

产量变动的影响=(200―210)×10×5=一500(元)

单耗变动的影响=200×(12―10)×5=2 000(元)

单价变动的影响=200×12×(4―5)=一2 400(元)
七、论述题
1、试述成本的影响因素
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可分(1)固有因素,固有因素是指企业在建厂时先天条件的好坏对企业产品成本的影响。它包括诸如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周围资源的条件、企业的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企业建立后由于一般不可能改变,但其对成本的影响是很大的。(2)宏观因素,宏观因素是指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所作出的各种安排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价格政策的改变、成本管理体制的改革、职工工资政策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不是企业主观造成的,而是客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成本高低的影响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3)微观因素,微观因素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对成本高低的影响。如果说固有因素和宏观因素对成本高低的影响是企业本身不能加以控制的话,微观因素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成本的影响则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微观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诸如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生产设备利用的效果、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利用情况、产品的质量、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企业的技术水平等方面。
2、成本控制有哪些特点?
控制论的原理和成本控制的特点,我们可以归纳出成本控制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一般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成本控制的控制目标既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如果被控的对象仅有向一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也就不需要进行控制了。(2)成本控制对价值运动实施直接控制,而对非价值运动实施间接控制。成本管理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能用价值表现的经济活动。因此,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都是成本管理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实施的是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除能用货币表现的价值活动外,还有些活动并不完全与价值活动有关,但这些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高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控制活动的干预,能使其为降低成本服务。但由于成本控制在这里不是实施直接控制,因而称之为间接控制。(3)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4)成本控制一般是在事中进行,通过成本控制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运行于预先所确定的轨道上,而不致于脱离目标。(5)成本控制活动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实施成本控制不仅要靠会计部门的努力,而且还需要企业其他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因为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要想实施控制,制订的各项指标和措施,需要各部门的人员来完成。
3、试述成本预测的方法。
成本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预测方法和定性预测方法两大类。
定量预测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以及成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计推断未来成本的各种预测方法的统称。定量预测方法按照成本预测模型中成本与相应变量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趋势预测方法和因果预测方法两类。
定性预测方法是预测者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未来成本进行预计推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由于此类方法是利用现有资料,依靠预测者的素质和分析能力所进行的直观判断,因此此类方法也称为直观判断法。如专家会议判断法、市场调查法、函询调查法等。
实际应用中,定量预测方法与定性预测方法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二者可以结合应用。即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定性预测的结果,综合确定预测值,从而使最终的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4、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的科学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通过成本管理活动可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成本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成本管理系统的运作,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水平降低的多少,可以作为评价成本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进行成本管理工作考核的依据。(2)通过成本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由于成本信息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所以,成本信息准确与否,对于企业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使成本预测和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成本管理系统在确保成本信息准确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3)通过成本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各项工作的好坏,最终都能在成本指标的高低上体现出来,因此,通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能揭示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因此,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4)通过成本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是抵减利润的因素,在损益表上,是以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来抵减收入的,成本费用的降低,则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因此,通过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从不同角度出发,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5)通过成本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对产品的价格影响很大。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活动,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水平,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6)通过成本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除了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外,还要求成本管理人员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应当认为,成本降低的潜力是很大的,它没有尽头,也没有到底的问题,关键在于成本管理人员应重视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5、影响成本分析的基本因素有那些?
答:影响成本分析的基本因素:(1)固有因素。固有因素是指企业在建厂时先天条件的好坏对企业产品成本的影响。它包括诸如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周围资源的条件、企业的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等因素。(2)宏观因素。宏观因素是指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所作出的各种安排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价格政策的改变、成本管理体制的改革、职工工资政策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不是企业主观造成的,而是客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3)微观因素。微观因素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对成本高低的影响。如果说固有因素和宏观因素对成本高低的影响是企业本身不能加以控制的话,微观因素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成本的影响则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6、如何进行功能成本预测?
答:功能成本预测也称为价值分析,它是以分析产品应具有的功能为出发点,力求以最低最合理的成本代价来保证产品必要功能得以实现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实际中进行功能成本预测分析有一个过程,一般经过选择分析对象、搜集所需资料、功能分析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四个阶段。
(一)选择分析对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成本高、结构复杂的产品或零件。(2)质量差以及退货、返修多或用户意见大的产品;(3)体积大、份量重、原材料消耗多的产品或零部件。(4)产量大、有可能改进生产工艺的产品。(5)投入少、收益大、见效快的产品。
(二)搜集所需资料。分析对象确定后,应围绕所确定的对象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应用。搜集的资料包括:用户的反映;市场情报以及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有关资料;产品设计以及工艺技术方面的资料;经济定额资料;生产经营及成本计划资料;会计核算与报表资料等等。
(三)功能分析评价。功能分析评价是功有成本预测分析的核心,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评价三项内容。
(四)确定最优方案。在功能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于分析对象可能会提出多种改进的措施和方案,此时需要进行筛选,对于那些技术上、经济上明显不合理的方案首先要淘汰,其次对留下的方案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比较改进前后的成本降低额,比较不同方案的价值系数,最终确定的优选方案应该是:通够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产品必备功能的方案。
7、成本管理应遵循哪能些基本原则?
答:根据成本管理的特点,成本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集中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由各个部门和有关人员来完成的,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相互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协调各部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本着集中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技术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搞好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使技术与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应鼓励成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超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3)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成本管理虽然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但是只靠专业成本管理人员来做成本管理工作显然是不够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本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只有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4)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析影响各种降低成本的因素,制定可能实现的最低的成本目标,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实际执行结果达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
(5)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在成本管理的实践中,有许多企业陷入了一个误区,主要表现在偏重于实际成本的计算、生产成本的计算,而忽视了其他成本管理的工作。其实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无论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员工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8、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的成本资料及其他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方法,对本期以后的某一个期间的成本所作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了解未来企业的成本水平,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方案。同时,还可以通过成本预测,检查企业能否完成既定的成本计划,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成本。
(2)成本决策。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罗、分析、判断后,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所以,要进行正确的成本决策,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考虑多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3)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根据计划期内所确定的目标,具体规定计划期内各种消耗定额及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完成计划成本所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以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作为各项费用消耗的限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及时揭示实际与标准的差异额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消除差异,保证目标成本实现的过程。
(5)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成本计算对象的总体成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6)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及共他有关的资料,对实际成本的水平、构成情况,采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其完成情况、差异额,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的过程。
(7) 成本考核。成本考核是将企业所制定的成本计划、成本目标等指标,分解成企业内部的各种成本考核指标,并下达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或个人,明确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按期进行考核的过程
9、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可概括归纳为三个步骤: 1) 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应否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是否都计入本期,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应计入本月损益的期间费用数额。 2) 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3) 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