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作业三:
一、填空
1、 直面现实贾岛杨亿刘筠
2、 韩愈柳宗元
3、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任平生
4、 黄庭坚夺脱换骨以文字为经以议论为诗
5、 陶渊明《四时田园杂兴》
6、 董解元王实甫
二、简答题: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李存勖(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答案见P175第1段P176第3、4、5段
2.简述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由乐及悲到理性彻悟的思想历程。
答:答案见P194(特别是第二段)
三、论述题:
1.有人指责王安石的《明妃曲》是“美好胡地、忘却君恩”,你如何看待昭君其人和人们对王安石的这一指责的。
答:本句话是针对《明妃曲》的别外一篇而言。文章如下:
明妃曲(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析: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
2.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摸鱼儿》一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答:思想内容:见P209第1、2段
艺术特色:
(1)此词直接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上片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
(2)此词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春早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下片悲愤之意绪与上片一脉相承,貌离而神合,峰断而云连,结拍三句,同开篇景象相回应,合春怨与闺怨于一处,收束全篇。全词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3)此词体现了辛词摧刚为柔的特殊风格。作者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柔美意象,组织成温柔缠绵的精丽词章,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表面上是凄艳婉媚,实质上却是沉郁悲壮,形式上是婉约旧体,骨子里却有力如虎,可谓是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这比一般粗豪直露之作更具艺术感染力。
四、材料题: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的结尾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写法,即通过想象故乡闺中之人对自己的思念和怨望来暗写自己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试对比附录②③中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和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谈谈你对它们思想内容的理解及对“从对面着笔”这一写法的认识。
答:柳永《八声甘州》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温庭筠的《望江南》
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中。诗人通过想像情人在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船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只有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来抒发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杜甫的《月夜》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