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资源 > 电大资源网《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电大资源网《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26
518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考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剧作家 关汉卿 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 李逵负荆 》和 高文秀 的《双献功》就是以他这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3、元代剧作家 纪君祥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4、歌颂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 石君宝 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 青衫泪 》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与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5、元代剧作家 白朴 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6、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 莺莺传 》,郑光祖的杂剧《 倩女离魂 》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

7、明代剧作家 朱有燉 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8、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分别命名为《 柳枝集 》与《 酹江集 》。

9、明代作家 王九思 的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

10、明代徐复祚的杂剧《 一文钱 》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11、明代剧作家 冯惟敏 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王衡的杂剧《郁轮袍》也借唐代大诗人 王维 的故事,写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12、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 兰亭会 》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13、明代作家吕天成的杂剧《 齐东绝例 》写舜父瞽瞍杀人后,舜负父而逃,以及皋陶发誓不杀瞽瞍后,舜在众人劝说下归来的故事。剧中以戏谑之笔写古之圣贤,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

14渔阳三弄是明代作家 沈自徵 的杂剧《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的合称,剧中借对古代文人遭遇的描写,体现出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和追求。

15、《单刀会》是元代剧作家 关汉卿 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名词解释:

1、院本:戏曲名词,指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也是北方的宋杂剧向南方的元杂剧过渡的一种形式。演出时用五人,作品都已失佚,仅《南村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七百余种。元以后亦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或泛指短剧、杂剧、传奇等等。

2、元曲四大家:对元代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合称。一般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或称关马郑白。见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明何良俊《回友斋从说》。

3、董西厢:在金代,一位下层文人董解元(解元,是金元时对读书人的敬称)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所写的一本《西厢记诸宫调》,即为董西厢

4、《大雅堂乐府》:汪道昆的《高唐梦》、《王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全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是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的《高唐赋》;《王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犯忌功臣,范蠡见面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的故事。《远山戏》取材于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的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作品以闲适与雅情为表现中心,以杂剧为游戏。

三、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解答]: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一般为一本四折;有的剧有楔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戏又由曲词、宾白和科范三个部分组成。折,同一宫调的一套曲了唱完为一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同时也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楔子,指四折之外的一个短小独立的段落,它的作用是弥补四折的不足,紧密结构。题目正名,放在剧本的后面,通常是用二句或四句对句概括全剧的内容,而最后一句为剧名。曲辞是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辞的前面标明宫调与曲牌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对曲辞作出韵律的要求。宾白,简称为白,是剧中人物的道白。科范,又简称科,是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元杂剧的角色分工:一本戏中主唱者为正色,男主唱称正末,女主唱称正旦。在演出时,一本戏主有主角独唱,正末唱称为末为,正旦唱称为旦本。除正末、正旦外,还有副末、贴旦、净、孤等。

2、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

[解答]: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

孟、卓二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叹。

但是孟称舜更关注的是唐伯虎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突出了与仁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但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了唐伯虎的笑傲中亦有的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尝遍忧煎,始得成功。卓人月由唐伯虎之境遇,不但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的认识。

四、论述题:

1、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解析]:《窦娥冤》是把寡妇作为关注的中心的。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是一年轻的寡妇,她性格刚烈,本性善良。

在剧本中,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怒。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最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严守当时的道德、孝顺,坚持好女不嫁二夫。但就是这样一个立志要遵从社会道德的女人,却被这个社会以违反道德的罪名给毁了。即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公的罪名处以了极刑。作者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经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

在法场上,当窦娥注定要冤屈而死时,面对刽子手发下了三桩大愿。人虽然就要被处死,但她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她要复仇,她悲愤填膺,她对天地提出指责。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欺软怕硬。慨叹百姓的有口难言。这使窦娥的抗争达到了高潮,也充分展示了她刚烈的一面。

在公堂上,窦娥怕打坏了婆婆,屈招是自己所为。在绑赴刑场时绕道而行,是因为怕婆婆看到而伤心。这又充分展示了她善良、孝顺的一面。

2、试论阳明心学对徐渭杂剧《四声猿》创作的影响。

[解析]:明王朝建立之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带来了以颂赞为主旨的典雅文学。为了打破文学创作的平庸,前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可同时也表现出模拟古人的弊端。晚明文坛张起的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文学上拟古向求真的变化,与哲学上阳明心学的流行紧密联系。徐渭正处在求真代替拟古,阳明心学盛行的关键时期,他对王学的尊崇、崇尚三教合流,融通互补。第一,在理论上,徐谓把禅悟引入了戏曲批评,填词如作唐诗,文既不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第二,在创作上,取用、改编佛教教义,融入佛教思想。

讲求良知。创作中注意对抒情的把握,讲求事情的合性与道德的约束力。论文崇尚真情,讲求剧作的本色和创作的发乎真情,独出机杼。第一,戏曲阐明心志,人物融入真实体味,(现实性和个性化)。在《西厢序》中,徐渭提出本色相色的概念。第二,剧作形式上不拘泥于元杂剧的固有形式:首先是长度的随情之所至。《狂鼓史》全剧不分折出,《翠乡梦》、《雌木兰》均为二出,《女状元》五出。第二,是韵律上的自我作祖。《翠乡梦》两出均用双调全套,且曲牌相近,从表现剧情的角度看,大致相同的音乐,正好渲染前生与再生的联系。从音乐的安排看,是对传统的一大突破。此前的杂剧剧本中尚未见有如此的处理。徐渭之后,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代杂剧完成了它的蜕变,杂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