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中国古代文学(下)》资源 > 电大资源网《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电大资源网《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26
1431

 作业1参考答案

一、()、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写于1080年,此时作者苏轼因乌巢诗案被捕下狱,后经营救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在城的东坡垦荒耕种,见黄州定院东山有海棠一株,长得特别繁茂,故作此诗,并以此寄寓身世流落之感。(二)、1海棠本是西蜀之盛产,现却落地于陋邦黄州,有流落天涯之感。作者苏轼本在京城任职后因事被贬到黄州。海棠的处境与作者苏轼的处境极为相似。

  2诗的前半部,以拟人的手法描绘海棠的高贵,自然的天姿和幽独不群的神韵,而此时的苏轼,虽被贬至黄州,但他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在黄州期间,他在城东的东坡垦荒种地,时刻关心国事,以待时机,希望能重反政坛,为国为民出力。这与海棠的品格有极相似之处。

3此诗表达了作者与海棠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

4、苏轼晚年名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与此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的情感:元符三年(1100),苏轼遇赦召还,渡琼州海峡时写下此诗。这两句借自然景象抒发遇赦后的心情。《晋书·谢重传》曾说月夜明净,不如微云点缀。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说过同样的话。此时他从海南岛乘船渡海果然看到如此景象,于是便借题发挥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空海色本澄清。言外之意是说他本来很清白,在元佑党争中受到诬陷;如今蔽月的浮云终于消散,他也恢复了本来面目。诗人借景抒情,手法巧妙。因此清人纪昀说这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见《瀛奎律髓刊误》)。而本诗寄寓身世流落之感。

(三)、1、艺术成就

1)此诗化用前人诗句处有: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谴佳人在空谷

2)此处化用杜甫《佳人》诗的诗句。

3)表达的意义:化用杜诗中的两句诗,意指海棠花虽名贵,但生于空谷,无人欣赏。暗指诗人虽才华超人,但不遇知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运用比喻

1)此诗用比喻的一联是: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此联用美人比喻海棠花。其意是说:海棠是名花,其美可与美人蓖美。但只是摆设之物,在深闺无人识以美人比花,也是自比。写出作者流落天涯的处境。

2)苏轼其他诗作使用比喻的例子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中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本体有,喻体为秋鸿春梦,比喻词是。诗中运用比喻,产生了明朗的美感。

二、苏轼的被贬到黄州时所做《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诗通过怀古抒发个人怀抱,由如画的江山,联系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再联想到个人的不幸处境,不禁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全词的主调,是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向往和对功业的追求,境界宏伟壮阔,气势豪迈奔放。《寓居定惠院……》一诗,所表达的是一种天涯流落的思想感情,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苏轼的被贬到黄州时所做的文的代表

《赤壁赋》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B)(2)》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