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考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实地源,文献源
2、前分类,后分类3、SPSS,SAS
4、相关分析,回归分析5、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
二、选择题
单选:
1A,2B,3B,4C,5B,
多选:1ABCF,2CD,3ABCD,4ACDEF,5ACDEF
三、简答题。简述资料整理。(P230-235)
1答:
①文字资料的整理分为审查、分类、汇编三个步骤。
资料的审查工作,一部分是实地审查,就是在调查的过程中便搜集资料边进行审核;一部分为系统审查,就是在资料收集完毕后集中进行审核。
分类就是指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以及研究要求对其进行归类。②数据资料的整理分为数字资料的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检验,主要是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分组,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差异,把调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
汇总,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到有关的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集中、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制作统计图表,把汇总以后的数字资料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形式反映出来,二字社会调查得到的纷繁数据提供一种相对直观的表示方法。
2答:
调查报告在语言运用方面应注意:朴实、准确。简明、庄重和修辞。 四、论述及应用题。
1答:调查资料分析综述。(P251,P298)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
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资料分析中,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原来的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对所使用的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的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2答: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民办高校毕业生
二、 调查目的:了解现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调查方法:数据统计分析
四、 调查现象及应对策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列举影响就业的五种现象,指出毕业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对策,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几项应对措施。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统计,2001年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6274所,比1996年翻了一倍,在校生总数923万人,占同期全国学生总数近5%。截至目前全国民办高校1600余所,其中具备颁发国家认可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就达到160余所,每年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就达到100多万,几乎与国办普通高校各占半壁江山。一种国办与民办并存的多元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来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进程中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的现状究竟如何?学生的就业心态如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中有如下心理现象:
1)、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2)、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3)、择业观念陈旧。
4)、消极依赖心理。
5)、思想保守,缺乏择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