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转型》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政治:是特定的社会主体,为实现和维护其根本利益的特定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特定关系,也就是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价值体系,它通过社会舆论、个人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3.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政治的基本职能
政治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政治的阶级职能和政治的社会职能。
第一,政治的阶级职能:
(1)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在政治上成为统治地位的阶级;
(2)各个阶级年或社会集团尽可能把自己的阶级最需要的社会关系以法律制度等政治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政治的社会管理职能:
(1)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2)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2.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的表现。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2)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选择有哪些?
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中国的文化需要作出以下的选择:
(1)增强文化忧患意识,它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开始;
(2)对日常文化(传统文化)的批判和重建,这是中国文化转型的深层机制;
(3)实现理性精神与人本精神的结合是中国文化转型的主题;
(4)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文化转型的关键;
(5)适应全球化是中国文化转型的背景和方向。
4.道德的基本功能。
(1)认识功能—一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2)调节功能—一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3)教育功能—一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4)评价功能—一道德是公正的法官。
(5)平衡功能—一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道德功能还包括维护功能和批判功能。
5.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运行方式的转变的表现。
(1)意识形态化道德向日常生活道德转变;
(2)为道德而生活向为生活而道德转变;
(3)道德整合功能的强化;
(4)道德教育和道德调节方式的多元化;
(5)道德批判功能的强化;
(6)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6.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时期伦理重建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时期伦理重建的主要内容包括:伦理秩序的重建;伦理价值的重建;伦理性格的重建;伦理原理的重建;伦理体系格的重建五个方面的任务。
最根本、最核心是伦理价值的重建和伦理秩序的重建。
三、理解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般必要性:
(1)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究竟建立怎么样的政治体制,在马克思主义中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
(2)从实践上说,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社会。经济体制是这样,政治体制也是这样。
(3)从历史上说,我国政治体制深受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需要长时间加以清除。
第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殊紧迫性:
(1)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政治体制改革遏制腐败现象,把党建设好的重要保证;
(3)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4)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2.为什么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决定的:
(1)历史传统的制约。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封建残余的影响决定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在物质基础必然制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主观条件的制约。中国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不高也制约着政治民主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