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资源 > 电大资源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电大资源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21
1138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平时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科学主义:就是唯科学主义,一种认为科学万能的思想态度。

2.人文主义: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相对立。

3.大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部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科学体系。

4.教育学: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之一。

5.终身教育论: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6.教育政治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的共生学科,以教育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一般侧重考察教育过程的政治因素。

7.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综合学科,它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阐释教育问题。

 

8.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教育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立足当代,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科学的综合研究。

二、填空题

1.新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世界各国间的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又是 综合国力的竞争。

    2.未来东西方文化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整体互补是指两者各自从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综合具有深刻背景:一是全球问题尖锐化所产生的客观需求,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有着融合的内在要求。

    4.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

5.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广泛渗透的基础上整体综合化和全面社会化。

    6.社会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中社会矛盾的焦点,社会公众的兴奋点。

7.作为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标志之一,运用 数学 方法进行研究工作,使 计算机更多地渗透到研究过程之中,已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时尚。

    8.中国的传统教育大格局是以 儒家 教育为主流, 佛道  教育为补充。

    9.在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观念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雏形。

   10.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这对于确立科学的教育目的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120 世纪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大体同步的世界现代教育思潮的三个高涨期,依次以改变学校教育重心    更新教育内容  、筹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焦点。

   12.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实践出发,立足于带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实践本位观和群众本位观,为中国教育学的现代化和本土化作出积极贡献的代表人物是陶行知。

   13.在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史上,实证方式和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相联系, 评价方式则与教育领域中的人文主义思潮相联系。

14.中国教育正从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出发,相应实现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 质量和 效益  的两个重要转变。

   15.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它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性,必须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

   16.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需要科学态度和主体意识。我们所说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所说的主体意识就是为我所用。

    17.初等教育领域中新旧观念的冲突,最主要、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的冲突。

    18.教育社会学重点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  ,从社会的角度探讨教育发展规律。

    19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致力于揭示教育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初等教育的收益率高达 35  %,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居于首位 

    20.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接受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影响,从一个 非政治人转变为    

 政治人的终身过程。

    21.如果说,以往我国初等教育无法可依,那么现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已开始转变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这里的关键是强化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法律意识,强化依法治教 

的观念。

三、选择题

    1.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一般认为,首次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一位( C  )

  A.政治学家   B.经济学家

  C.传播学家   D.社会学家

    3.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发掘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B )

  A.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B.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4.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A  )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B.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5大系统理论的产生,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C  )

 A.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B.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C.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6.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尤为巨大的高新技术是(B   )

  A.生物工程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7中原皇朝中心意识和欧美中心意识是东西方文化关系以下状况的突出表现(  A )

  A.历史上两者的对立和排斥

  B.现实中两者的会通和相融

  C.主张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

  D.标志着东西方文化永远无法互补

    8.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D  )

   A.欧文      B.圣西门

C.赫尔姆霍兹  D.卢梭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A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10.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C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11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D )

    A.洛克   B.笛卡儿  C.斯宾塞  D.培根

    12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B  )

A.乌申斯基  B.杜威   B.皮亚杰  D.布鲁纳

    13.五六十年代,致力1:在整体性教育实验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C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布卢姆

    14.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然而并不属于近年来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运动是( C  )

    A.愉快教育   B.和谐教育

    C.生活教育   D.情境教育

    15.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身教育论始于60年代( A  )

    A.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

    B.日本100年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C.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终身教育年

    D.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16全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 B  )

    A.人生受教育的场所不能再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B.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它面向人的一生

    C.教育不能只是面向少数人,它是面向全体、战胜机会才;平等的一种手段

    D.教育不但要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而且要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7.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D )

        A.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    B.洛克发表《教育漫话》

        C.卢梭发表《爱弥尔》          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18.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C   ) 

        A.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

        B.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C.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

        D.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

    1920世纪20年代率先创造性地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  A  )

        A.前苏联经济学者    B.美国经济学者

        C.德国经济学者      D.英国经济学者

    20.我国《教师法》属于(  B  )  

        A.教育基本法        B.主要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21.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  D  )

        A.吸收集聚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22.中国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距世界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约(  A  )

        A80    B70    C40    D30

    23.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A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

        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24.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的一部著名教育研究报告是( A   )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学会生存》

        C.《学无止境》

        D.《从现在起到20叩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四、简答题

1.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新人文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内涵: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样一种科学,是人性化、可以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科学。意义: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表明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于人文主义的合理部分的认可和重视。

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一是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学技术显示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整体风格和一体化特征。二是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同时并进,使人文社会科学在多维视角的观照下得到更快发展。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系统化。

3.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答题要点:中国和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必须是作为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的禁锢,人文社会知识的科学化体系化进程受阻,教育初中发展迟缓,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教育科学体系。西方从16世纪—18世纪初近代教育学体系基本形成。

420世纪中期现代教育思潮第二次推进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5.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探讨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联系。主要意义:就小学而言,初等教育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群体,与作为受教育者的众多低龄儿童,在心理上全面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育心理学是初等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P364

6.我国教育社会学是怎样认识班级问题的?
  答题要点:一般认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集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行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建议强化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往,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

五、论述题

1.说说你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答案要点:首先,教材所概括的五大趋势是一个有机整体,依次分别讨论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主导价值取向,主要思维方式,社会实践功能,以及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它们既是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立足于20世纪末叶对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向的预测。其次,五大趋势分别处在一个大系统的特定的层面,并按照层次高低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深刻联系。再次,五大趋势的概括,无例外地反映了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紧迫需求。

2.概述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

答案要点: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表现为:第一,  文化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母体,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文化背景、文化发展方向;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处理状况,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第二,研究东西方文化关系这个世界性、跨世纪的问题,既是促进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表现为:第一,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看,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两者在科学价值取向上的对立,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选择,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许多人文社会科学之所以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不论研究者是否意识到,  实际上都是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观念态度和思路方法,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沟通和融合密切相关的。第二,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看,当今时代的前沿课题同时困扰着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从客观上要求两者的合作;而科学的自身发展也迫切要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3.说说终身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P335-337
  答题要点: (1)终身教育理论回答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求,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2)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小学教育观的狭隘视野,强调教育面向人的一生,面向并且依靠全社会,面向全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纪元。

    4.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认为中国教育学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5.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说说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P351-353
  答题要点:
  1)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所决定的。科学而又艺术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实践问题,必需多学科参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立体式的研究和长时间的教育实践。
  2)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所决定的。面对新问题、新模式,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吸收和从何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以作出赋予创造性的反应。
  3)是由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需求所决定的。素质教育目前是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素质教育的理论,从初步形成到迅速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而终于打开了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必由之路。

6.为什么说教育人类学、教育传播学、比较教育学能促进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

答案要点:所谓文化思考,就是指从精神文化活动的层面去认识初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和文化关系的探讨是教育人类学的基本主题。从教育人类学看,教育本身是高级形态的文化过程,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化制约教育,教育服务于文化;另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基础和生命机制,从多方面反作用于文化。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吸收积聚功能、传递功能、选择功能和创造功能,本质的功能是创造;教育文化功能的积极发挥取决于人类的教育意识。凡此种种,对认识初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方法,都富有启示意义。教育人类学的文化寻根文化比较田野作业等研究教育的特殊思路、模式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大量思想资料,对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很有助益。与此相关,教育传播学重在教育文化研究,比较教育学重在跨文化比较研究,它们所拥有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所生产的丰富文化思想资料,有助于深入认识初等教育的精神文化属性,解决一系列教育文化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