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形考作业四:
简答题:
1、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在福建活动受到不同程度打击的原因?P179-180
答:(1)传教方式的不当引起群众不满。
(2)殖民者对中国的争夺,引起民众仇视外来势力。
(3)因天主教教义与中国正统儒家思想的矛盾冲突,引起传统文人和僧人联合反教。
2、试述闽台天主教关系?P195-197
答:天主教传入福建应在元代,传入台湾应为明代。闽台天主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国传教士首次入台,纯因赴福州而引发。
(2)天主教于明郑时再次传入台湾,与当时厦门立志神父有关。
(3)1859年,在中断了200年的传教后,天主教又再度传入台湾。
(4)1883年,罗马教廷划福建为福州与厦门两个教区,台湾教务正式划入厦门教区领导,历经杨、冯、周、黎四个主教。
3、元代福建伊斯兰教得以发展的原因?P202
答:(一)唐末五代、宋代来福建的穆斯林经过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长期蕃衍,已在泉州等地扎下根,变侨居为永住。
(二)元灭宋后,穆斯林作为色目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元代的“四等人制”中属第二等,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高于汉人、南人。
(三)“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掌管福建沿海军事和民政的泉州蒲寿庚于1277弃宋降元,在客观上使泉州港不但不因战乱而受创,反而继南宋后走向极盛。
4、试述福建伊斯兰教在福建传播时留下有代表性的文字记载。P212-214
答:(一)文献资料。如载于《闽书.卷七.方域志》的《清净寺记》,为元代吴鉴于1349年所撰,是目前中国伊斯兰教寺院中所存最古老的汉字碑记。
(二)宗族家谱。如《燕支苏氏族谱》,从中可看出泉州燕支苏开基及信奉伊斯兰教的过程和嬗变。
(三)石刻文字。据不完全统计,仅泉州就发现伊斯兰教的碑刻原文(阿拉伯文或波斯文)200余方,为研究中国穆斯林的第一手资料。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天主教在福建的传播在中国传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P187
答:天主教在福建的传播,所以在中国传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元代始建有天主堂,为全国天主教传播最早省份之一)、分布广泛(至1949年,天主教堂分布全省53个市县)、信徒众多(至1949年,全省天主教信徒近10万人)、神职人员多(仅清、近代到福建传教外国神甫近300人,至1949年,全省神甫179人,其中外籍104人,中国籍75人)、外国修会多(先后有方济各会、奥斯定会、耶酥会、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救世会等)。
2、闽台宗教交往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P261-264
答:(一)把握闽台宗教的差异,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因势利导,进一步通过宗教交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做好台湾宗教界到福建寻根访祖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以寻根为目的的宗教交往。
(三)要与日俱进地认识并解决闽台宗教交往中的问题。
(四)既要看到闽台宗教交往中寻根谒祖接通法脉的主流因素,也要注意到隐藏在交往中的暗礁和支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把握交往的主动权。
原因:宗教在台湾政治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众多的宗教信徒,让任何一个台湾政要都不敢掉以轻心,宗教在两岸交往中,是除了商业投资外最为频繁的一种文化交往。任何一个真正的宗教信徒,都尊重并承认其法脉的传承。福建宗教因此特殊的因缘,理所当然地要在两岸宗教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推进两岸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