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形考作业三:
简答题:
1、基督教在福建传播第二时期时所渗透的区域?P159-161
答:其中主要可分几个区域:
(一)福州邻县区域。
(二)闽南区域。
(三)闽东区域。
(四)闽北区域。
(五)闽西区域。
2、基督教在福建传播时所创办学校的特点?P163-164
答:基督教在福建创办了大量的学校,其特点为:
(一)数量多。有的地区(如福州、莆田、南平等)的教会学校数量竟超过公立私立学校。
(二)对平民敞开大门,招收了不少贫苦人家子女。
(三)种类多。(1)培养医护人员学校;(2)培养传道人员学校;(3)还有不少是慈善性的学校。(四)时间早。如1907年创办的华南女子大学,也是基督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大学之一。
(五)著名学校有预科班。
(六)培养出一批有一定水平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生后来赴美国留学,成为著名学者。
3、基督教长老会在传道台湾工作中与厦门的关系?P170-173
答: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为台提供学习参观样本。
2.中转由国外进入台湾的传教士。
3.成为闽台传教士互相来往的交流点。
4.不断向台派遣宣道人员。
5.编写以厦门音为参照的有关读物,供闽台居民使用。
6.由台转厦门休整。
7.由厦门派人来台任教。
8.教会中的一些活动由厦门传入台湾。
4、天主教早期在泉州传播的特点?P177
答:天主教早期在泉州的传播特点为:
(1)五任教区主教皆为意籍方济各会士,赴泉州的传教士也均为意籍方济各会士,
(2)教会活动地点仅在泉州市内,没有在省内传播。
(3)教徒仅局限于蒙古人和色目人。
(4)开始向邻省传教。
论述题:
1、1949年至1966年之间福建省人民政府是怎样保护宗教文物古迹的?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P222
答:(1)福建省宗教事务处在《1952年宗教工作报告》中指出:“配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保管工作,并督促寺庙建立保管制度。”
(2)适当及时的处理现在发生的一些毁佛违法事件。批评了农村干部因破除迷信而损毁文物古迹佛像现象,并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认真调查。
(3)省宗教事务处经请示省委统战部后,就保护名寺向国务院宗教局写出报告,要求在已定的名山大寺中,再增加漳州南山寺、泉州承天寺等。
(4)1959年之前,福建省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对这些寺院进行修葺,如曾拨款2万多元修葺福州鼓山涌泉寺。
(5)为保证寺院不受破坏,省宗教事务处1957年发出“(57)宗佛字第258号文件”明确规定:“对现有的寺庙一般不再借用和拆毁,如确因国家建设或国防需要而必须拆除的寺庙,需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但对寺中的文物法器和僧尼的生活,要作适当的安置。”
借鉴意义:(1)对开展各类宗教活动,省宗教处也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予以引导,从各方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2)协助开办佛教佛学班。
(3)并为进一步贯彻宗教政策规定了三项内容,既:1、成立省佛教协会2、传戒3、尊重僧尼的正当宗教活动。
2、当代闽台宗教交往产生了哪些影响?其意义何在?P256-260
答:(一)打破台湾当局阻挠“三通”、推行“戒急用忍”等限制,率先冲破禁区,打破僵局,对两岸交流产生了积极推进作用。
(二)增加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加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三)消除了误解,增加了相互信任,加深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热爱。
(四)促进了福建宗教界的公益事业。
(五)激发了台湾同胞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提升了宗教文化的品位,增强了宗教文化的传承。
(七)影响大,接触广,层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