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民族宗教》资源 > 电大资源网《民族宗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福建省)

电大资源网《民族宗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福建省)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0-04-21
684

 【民族宗教】形考作业二:

简答题:

1、福建道教的特点?P118-122

答:(1)先由名山而后向城市农村发展。福建多名山,为道教活动提供了极佳的场所,东南西北的大山都是道家重镇。

(2)道禅合混。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不多见。

(3)产于闽地却走向全国及海外的多神信仰。道教是多神信仰,所祀神一般为天神、地神、人神这三个系统,与其他省不同的是,许多闽地神祗信仰已成为沿海各省和东南亚一带的共同信仰。

(4)与台湾、东南亚联系密切。福建是著名侨区,其道教信仰主要通过先民离乡时带出而传播。

(5)庙多神多道士少。八闽端观之多,为全国罕见,一些城乡小庙星罗棋布,几乎几步一庙。(6)出现道派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如全真道以炼养为主,再如清微派是唐末产生的内丹与符箓相结合的新的符箓道派,也是唐宋间融道教诸派出精华新构成的重要道派。

2、遍布福建城镇的宫观特点?P133-135

答:这些宫观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生命力强,许多宫观不仅历年香火不断,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第二,分布面广。几乎每个县镇都有许多在当地有影响的宫观庙宇,即使在偏远的县镇也不例外。

第三,数量众多,目前无法统计全闽的道宫观坛庙的确切数字,但略举几个地方的数字,则足以说明其宫观之多。如据统计1990年福州郊区(今晋安区)有香火供祀的就有173座宫观坛庙,莆田县有宫观祀庙500座以上。

3、福建道教音乐的特点?P140-141

答:福建道教音乐最大的特点是有着鲜明的区域性,以浓郁的地方乐曲使人备感亲切而富有吸引力。

(1)福州道教音乐涉取了福州民间“十番”的特点,曲词婉转,旋律悠扬,十分协调悦耳。

(2)流行于福州邻县(闽侯、福清、闽清、连江)的道教音乐“云中乐”等,既与传统道教斋醮法事中音乐一脉相承,又融进了当地民歌、戏曲音乐、木偶戏音乐、民间器乐曲,以及佛曲等音乐,可谓内容驳杂,内蕴丰富。

(3)泉州的道教音乐和唱声部分可分为咏唱、吟唱、念唱等几种。

(4)闽西道坛音乐也从民间汲取了大量音乐,并给民间音乐以多方面影响。

(5)莆仙一带道教音乐曲牌高达一千多阕,大多曲牌都较为缓慢,尾音悠长。

4、闽台道教源流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45P148-150

答:道教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唐代中叶就有道士进入台湾。

(1)传入台湾的道教以正一道为多。

(2)台湾道士法师从事各种科仪时,其依据的各种科仪本,绝大多数是由福建传入。

(3)闽台道教的交流,还大大促进了闽台雕刻工艺的交流和发展。

(4)台湾区域性的道教神仙信仰,大多由祖国大陆(特别是福建)传入,有代表性的如莆田湄洲岛的妈祖。

论述题:

1、文革中福建宗教界遭受了哪些灭顶之灾?有哪些深刻教训?P223-225

答:(1)宗教寺院、宗教场所被不同程度破坏、侵占。如福州罗山法海寺被强行迁入五金、装订、电镀三个街办工厂与一个托儿所;

(2)毁坏、焚烧文物,使许多宗教珍品毁于一旦。如: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宋版经书被毁800多本,明版经书被毁1200多本,最为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元版《延祐大藏》被毁。

(3)宗教场所被封闭,宗教活动被禁止,人员被遣散、批斗。19666月起,福建各宗教场所人员皆被批斗,迫害。有的被迫害致死。

深刻教训:1、文革中也有许多人挺身而出,保护了国家文物财产,将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如1966年红兵要捣毁福州鼓山涌泉寺中佛像,当时在省人民政府宗教处任领导的郭钢同志闻讯后,立即建议对佛像进行“挂牌批判”,以应付来势汹汹的造反派,使寺中佛像完好地保存至今。2、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宗教场所被封闭,人员被遣散,也有不少宗教界人士以不同方式保持自已的信仰和宗教活动。如一些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出现了“早上念语录,晚上诵经文”的奇异现象。

2、台湾解除戒严后,闽台宗教交往有何特点?试析其原因。P253-256

答:闽台宗教交往的特点,因地缘、神缘、人缘、语缘、庙缘等原因,有其鲜明的特点。

()时间早,人数多,代表性广。

(1)时间早。台湾当局于198711月开放赴大陆探亲前,就有妈祖信众冲破禁令前来莆田湄洲进香。

(2)人数多,规模大。据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林舟道长统计,福建省道教宫观每年接待台湾各地道教进香朝圣团达100团组以上,人数二十多万人次。

(3)代表性广。各代表团都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如199015日赴泉州参观的“台湾地区道教领导人亲善访问团”一行34人中,成员有台湾省道教会等庙观负责人。

()交流形式多样。

(1)居士斋供福建僧人。

(2)资助福建僧教育。

(3)资助福建宗教寺院修建。

(4)交流从事慈善活动经验。

(5)闭关参修。

(6)佛教文物展出。

(7)第三地交流。

()以朝拜进香为内容的宗教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1)以道教为例,往往在祖庙定期开学术研讨会,邀请在台的相应分庙代表参加,一方面朝拜进香,一方面学术交流。这类活动规模大、场面隆重,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研讨内容丰富。

()交流台不平衡性。

(1)人数上的不平衡。闽台之间相互交流人数悬殊很大。目前台湾人士要来大陆很简单,没有任何障碍。但福建要去台湾,除了探亲或学术交流外,不能通过旅行社组团,以个人身份前去,就是学术交流也要受台湾方面审核。

(2)因台湾种种限制而交往不深。台湾到福建考察交流,在时间上不受限制。而福建应邀赴台交流人员,时间受台湾发出的入台证限制。

(3)因种种原因,交流面不广。频繁的是佛教、道教、基督教,而天主教、伊斯兰教则很少。()用闽南语交流让台湾信徒亲上加亲。因语言相通,观看者甚多,有亲切感。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