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专题写作》资源 > 电大资源网《专题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电大资源网《专题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20
390

 【专题写作】课程作业(2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答:(1)理论缺乏原创性,论文缺乏主体性。

2)论证模式简单化,缺乏严密性、有机性和系统性往往简单的采用观点+例子的论证模式。所用的例子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理论研究比较抽象,重判断、推论,带有一定的思辨性质。

3)在文学理论论文的表述中经常会出现翻译体仿古文体的话语表述。

(应该作适当展开P10-13

2、答:(1)填补了学术空白;

2)达到了学术研究的前沿;

3)该项研究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应该作适当展开P58-68

3、答:(1作家论的研究。以著名的作家为题,不宜全面展开,最好集中在某一点上讨论阐述你的新发现,或者尝试用新的角度、新的方法重新阐释问题。

2)文学思潮、流派、社团研究。这类研究非常强调占有材料。

3)文学史现象研究。即集中考察在文学史上曾经代表某种倾向、形成较大影响的现象,可能是交叉涵盖上述几方面的研究。

4)文学史的史料钩沉、收集、整理研究。

5)跨学科的研究和文化研究。6

(应该作适当展开P159-162

4、答:(1)要认真读作品,熟悉材料,珍惜自己的阅读印象和体验;

2)不求面面俱到,要有一些观点创新;

3)要有理论的提升;

4)注重研究的历史感与审美感。

(应该作适当展开P163-1656

 

二、撰写一份写作提纲(只要写出纲目就可以了。具体材料可以省略)
示例一、

《文选4:试论家族传统对谢谢朓人生及诗歌创作之影响》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

题目:试论家族传统对谢朓人生及诗歌创作之影响,

中心论点:本文从谢氏家族传统对谢朓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入手,探讨了谢朓诗歌题旨有雷同、出首王敬则的动机、对南朝民歌的态度等问题,从新的角度审视、评价谢朓,论证了谢朓从思想矛盾、政治行为到审美情趣都受家族传统制约的事实。

内容纲要:

前言:介绍研究现状,说明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主体:

一、对谢朓诗歌中题旨雷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1.产生题旨雷同的原因是因为欲归隐山林却未能如愿、而专注吟咏与复杂激烈之矛盾心态。

2.从诗人自身与家族传统两个方面解读谢朓人生矛盾的渊源:

谢朓的悲哀来自于儒者经世致用之心与黑暗政局之冲突。7

材料: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的论述0

《南齐书谢朓传》所载

谢朓《入朝曲》、《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始之宣城郡》、《赋贫民田》

以玄言清谈标榜家族的文化领域之优越性并以此抵御黑暗政治的残害,可视作谢氏家族中深具传统色彩的行为特征之一。

材料:谢朓家族部分成员之关系图表。家族变迁史实(《晋书谢鲲传》、《晋书谢安传》记载)

《述祖德诗二首》

家族运动中的联翩风险使谢朓心中充满惧祸之情,弃世与用世的矛盾在这个家庭的迁延中经久不衰。/

3.从上面的心灵背景之下重新审视并评价作为山水诗主体的宣城诗。

其一,宣城诗的主题是诗人心灵的矛盾斗争;

材料: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心迹苦未并,忧欢将十祀

其二,宣城诗的基调是清冷、萧散、迷茫,正与这一时期的心境相契合。

材料:江海虽未从,山林从此始。”“泪下如流霰

当山林和玄理都已无助于解救心灵之时,谢朓转而依靠佛道。

材料:谢朓曾在《思归赋》中云:养以虚白之气,悟以无生之篇。《秋夜讲解》、《酬德赋》空有定无执,宾实固两忘

二、谢朓出首王敬则一事的动机以及他接受民歌影响的方式。

1.出身于谢氏大家族的子弟,他们在社会、政治、文化、言谈举止、气质风度等各个方面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对别的家族跟本家族之间的差异都是非常敏感的。

材料:谢瞻《于安城答谢灵运》:华宗诞吾秀,之子绍前胤《世说新语贤媛》《世说新语》中文学言语两篇之一例$

2.在南朝社会中世族与寒庶之间差别有如天壤,谢朓作为世家子弟而与出身寒人不识字,却春风得意的敬则联姻,受时俗耻笑。敬则拉他造反,忠孝不能两全,因而出首王敬则。

3.谢朓对来自底层、来自民间的事物的一种本能排抑心理,不过针对不同事物心理表露方式有一些差别。

谢朓对民歌采取含蓄矜持的姿态。#

材料:唯一一首稍具南朝民歌韵味的诗作《江上曲》,可能受西曲歌的影响。

谢朓试图以《诗经》、《楚辞》的语词与典故来改造南朝民歌,使我们觉得诗中的主人公是贵族的年青人或《诗经》时代的情侣,而惟独不是南齐时代江南的多情男女,诗歌中的贵族气息是难以磨灭的。'

材料:《夜听妓二首其一》、《和王主簿怨情》

三、结语:从谢朓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与人的复杂性。研究古人及其作品,应设身处地地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际遇,并在努力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之时获得对自我人生有益的启迪。

三、评析现当代文学论文

示例一:

《文选11: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评析

[评析]"

鲁迅是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现代文学奠基者,其小说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形式的创造性为人所称道。鲁迅十分注重自己的思想、经验、情感的艺术转化,十分注重意义的传达方式和技巧,其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茅盾语)本质在这一问题上也有集中表现。新时期以来,人们热衷于对鲁迅思想的再发现,但由于忽视或无视承载这些思想的形式,尤其是对于鲁迅小说思想意义的理解往往出现误解,对其形式的创造性的认识也严重不足。本文作者选取鲁迅小说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即作家讲故事的特定角度为考察对象,集中探讨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位置关系,关注故事意义的不同传达方式,这对于准确把握鲁迅小说的思想,了解小说形式对于意义传达的作用,从而贴近鲁迅小说的本质,显然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该文运用叙事学理论,根据鲁迅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同功能,从反讽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归乡叙事模式中的叙事者系列、第一人称叙事距离控制的美学特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较好地揭示了鲁迅小说意义传达方式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且注意同中国文学传统、其他现代作品的对照,沉潜于叙述奥妙的深处,关注其中隐含的文学范式变化。

论述采用层进式结构,逐层深入;并注意到了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自然过渡,起承转合。全文布局符合论证的进程,语言简洁、准确地传达了旨意,然而最予人深刻印象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示例二、

《文选12:理解路翎》评析

[评析]

一篇论文要写出新意,是和视角的选择紧密相关的。即如评析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要从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诸方面一一剖析,七八千字很难做到,而且难免落入前人评论的窠臼。这篇论文从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异性入手,相当准确而清晰地描绘了其小说以一种痛烈的格调向读者展示知识者血淋淋的灵魂搏斗的状况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揭示其小说在4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挑战性和实验性。这一另辟蹊径的做法,使论文新颖而独特。但论文作者并未就此止步,她进而分析了产生路翎小说这一特异性的认识论和心理上的原因: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和路翎作为一个艺术天才的严刻而偏执等心理特质。后一原因的分析,尤见功力。由此,论文达到了它的目的:理解路翎。

论文是辩证的。它既指出路翎40年代小说的魅力所在,又指出其粗糙、生涩和不成熟。而这正如一个钱币的两面一样,不可分割地附着在路翎小说的特异性上。论文的视野又是开阔的。国外文学的影响,40年代中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小说家的不同风格及当时评论界对路翎小说的评价都成为论文写作的参照,同时又紧紧扣住其小说的特异性,不枝不蔓。

论文前三分之二的篇幅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后三分之一的篇幅专论语言实验而又和前一部分相映照,使论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专题写作》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