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语言学概论》资源 > 电大资源网《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电大资源网《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16
947

 【语言学概论】形考作业四:

第五章-第九章

一、填空(20分,每小题0.5分)

1.(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2.同义词的""主要指(理性意义)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附加色彩)等方面。

3.(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4.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5.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8.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14分,每小题0.5分)

解题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2.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3"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4"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刁难",这是隐喻。(

5"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6.所有的汉字都与语素相对应,都有一定的意义。(×

7.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8.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9.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分析说明:本题很多人选择对,这很不应该,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力,即使语言内部因素互相影响到了语言的变化,其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的发展变化。

10.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没有突变。(

11.行业用语不能被全民语言吸收而发展成为日常交际用语。(×

12.借词不同于意译词。(

13.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

14.任何规则都是有例外的,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后面加上s,但manknife的复数却不能加s,而是内部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解题说明: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空中。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C)。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 look , do, 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分析说明;稍微具备一些英语知识,就会选择C了。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

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的最初意义是(B)。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C)。

A、成果--后果

Bmany――much

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分析说明:本题很多人选择了D,但这里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风格不同。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

A、白--

B、大--

C、高--

D、生--

6.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A)组中的汉字全都能独立地表示语素。

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

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

D.蜘蛛 窈窕 逍遥 逃遁

7.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8.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9.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

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10.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C)文字。

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

11.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A)是形声字。

A.赶 妈 想 视

B.赵 看 部 路

C.汉地 使 爨

D.庙 春 鸡 叹

12.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

A.自然的发展变化B.语言内部的因素C.社会的发展变化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分析说明:在判断正误中,第17题很多人选择正确,实际上回答错了,而在这里又选择了C,既然这里选择C,判断正误就应该做出正确选择,同样的内容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判断选择呢?这种矛盾的选择说明在做题时没有认真思考。

1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

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14.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

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分析说明:根据教材观点

15.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C)。

A.雷达 足球 沙发椅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吉他 吉普车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16.下列各组词只有(C)是意译词。

A.雷达 马达 咖啡

B.啤酒 苜蓿 哈密

C.西装 篮球 胡瓜

D.槟榔 浪漫 坦克

17.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18.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C)。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9.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上词尾ses表示,但(A)组词不能这样类推。

A.knife man leaf woman

B.chair pen book friend

C.pound bag sort weekday

D.hero pig room source

20.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C)。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四、综合分析题(16分)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6分,每小题1.5分)

A.批评-批判:词义轻重不同,"批评"词义轻,"批判"词义重。

B.发挥-发扬:搭配功能不同,"发挥""作用、功能"等搭配,"发扬""风格、作风"等搭配。

C.牺牲-死亡-完蛋:感情色彩不同,"牺牲"是褒义词,"死亡"是中性词,"完蛋"是贬义词。

D.成果-结果-后果: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10分,每小题2分)

A.墨水: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从指称一种颜色的液体到指称所有书写用液体,属于词义扩大。

B.牺牲: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

从指称牲畜到指称正面人物的死亡,属于词义转移。

Cdeer:原意指动物,今指鹿。

从指称所有动物到指称动物中的某一种,属于词义缩小。

D.事故: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

从泛指变成特指,属于词义缩小。

E.泰斗: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受到尊重的人。

从指称自然界事物到指称人,属于词义转移。

五、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简要说明这些表现形式的内涵。

词义反映现实,不是像我们照镜子那样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每个词,无论它所指称的范围有多大,它都是具有概括性的,"任何词都已经是在概括",都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个别特征。

词义的概括性具体表现为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比如我们说"",它指的是照明用具,没有具体指明什么灯,这里反映的是就是事物的共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形容词和副词上,很多词,我们可以描述它的词义,可是我们无法给它和另外一个相对立的词划定一个分明的界限,例如"大-小、高-低、多-少、轻-重、咸-淡、好-坏、早-晚、快-慢、冷-温-热、老-中-青"等词的意义,它们的义界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客观标准,这些词的外延是不确定的,因而反映这些概念的词也就具有了模糊性。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

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可分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类型,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例如英文,用26个拉丁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是音位文字,日文用假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属于音节文字。

音位文字是是拼音文字的一种,它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例如法文、英文就是。

意音文字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汉字就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如"",左边表音,右边表意。

4.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关于这两个特点,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角度来认识深入认识。

1)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发展变化较慢,语法发展变化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有的地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第一,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

5.哪些因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

促进语言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发展变化,这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是语言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一个系统,作为系统中的各个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是促进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分析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回答,就更加全面了,例如可以结合现实社会发生的变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尤其是在词汇中的反映,这样就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

6.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如"电脑、硬盘、光盘"等。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太子、天子、宰相"等词语,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

第二,词语的替换。

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特点是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意识、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发生了变化,如"邮差"改为"邮递员""厨子"改为"炊事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第二,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而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为主要形式,所以古代汉语系统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大部分已经替换为双音节词了,例如""改为"眼睛"""改为"桌子""齿"改为"牙齿"等,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第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五、自答。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语言学概论》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