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
一、填空题
1、信息,合作
2、信息,独立
3、信息,桥梁
4、小学,90%
5、整合,整合
6、资源,上网
7、上网,网上,现代远程,接收站
8、上网,上网
9、信息,信息
10、信息,信息,信息
11、信息
12、信息
13、书写,印刷,微缩
14、智能性,有限性
15、信息内容,符号
16、辅人律,共生律,倍增律
17、智能,感测,通信,控制
18、专家系统,神经
19、电缆,损耗低,耐腐蚀
20、中继站
二、名词解释
1、本体论信息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与物质紧相联系又互有区别
2、认识论信息
认识主体所感受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3、再生信息
认识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4、语法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成化关系,是最低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5、语义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是较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6、语用信息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相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是最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7、信息
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
8、先验信息
认识主体在观察之前通过某种途径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
9、实得信息
认识主体在观察过程中实际得到的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
10、实在信息
认识主体在理解观察条件下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全部信息
11、信息科学
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的广义信息论
12、信息技术
不断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13、人工智能技术
一种使计算机逐步具有类似人脑的某些智能,即能理解外部环境,提出概念,建立方法,进行演绎、归纳、推理,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功能等的技术。
14、专家系统
一个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15、多媒体技术
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图象、动态图象等信息、媒体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使计算机应用由单纯的文字处理进入文、图、声、影集成处理的技术
三、简答题
1、 答:我过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
第一,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第二, 第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答:信息资源是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的:
信息内容——信息资源的基本核心
人(认识主体)——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利用者
符号——人生产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媒介和手段
载体——储存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物质工具
3、答: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识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它们虽能为个人所利用,但一方面易于随忘却过程而消失,另一方面又无法为他人直接利用,因此,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
4、答:现实的信息资源是指潜在信息资源经个人表述之后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它们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述和传递,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复地为人类所利用,因此是一种无限再上的信息资源
5、答: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创造过程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
6、答:信息方法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的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论述题
1、简述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答: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这里的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较,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展开。
3.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面向信息社会的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它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笪要的内容。它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目前,在我国多级、多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认为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和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教育信息化应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培养大量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试述信息的功能
答:信息的功能是信息属性的体现。相对于信息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信息的功能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信息的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用序性,信息的社会功能则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人自身的发展。具体地讲,信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首先,信息是宇宙万物有序运行的内在依据。信息源于物质的运动,早在生命现象出现之前,自然界中无机物之间、无机物及其周围环境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作用,存在着运动、变 化的过程,因而也存在着信息的运动过程。无机界简单的信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维持 着它们之间的有序形态。有机体的进化本身是有序性的体现,而这种有序性正是有机体利用信息的结果,如向日葵选择阳光、植物的传花授粉、蜜蜂酿制花蜜、燕子季节迁徙、狐狸变换毛色等都是一种利用信息的行为。
其次,信息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因。形象地说,信息如同一座桥梁,其作用在于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沟通。人类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从物质世界中感知和提取信息,然后通过大脑的加工,以信息输出的形式作用于物质世界而达到改造的目的,信息是始终是这个过程的中介和替代物。由于掌握了利用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人类才能够移山填海、改天换地,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三, 信息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因。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活动赖以形成、维系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人与人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如“神农尝百草”事件的影响之大,是因为神农尝百草的经验能够成为知识信息在部落群体内部和部落之间世代交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们不必要的死亡,也可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由于社会内部存在信息交流,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前人的肩膀上起步,因此,信息本身也是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基石和人类进化的动力。
第四, 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个人贮存的知识性信息越多,具有的信息处理的能力越强,所形成的智慧也越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告诫人们要注意信息的收集、贮存和利用,它可以启迪智慧、发展能力。在一个终身学习化的社会中,信息支撑和整合了人类的各行各业,并深深的扎根于之其中,不能想象没有信息的生活,信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第五, 信息是管理的灵魂。在管理这个有序化的过程中,管理者不断向管理客体传递信息,监督客体的运行状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不断地做出调整,以保证目标的实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视作自身生命和管理的灵魂。
信息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产业的内核,是未来经济的希望。
3、试述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 狭义信息论,即申农创立的信息论,亦称为统计信息论。以通信系统模型为对象,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工具,主要研究通信过程中消息的信息量、信息容量和消息的编码等问题。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它只是对信息的符号作定量的描述,而不考虑信息的意义和效用方面的问题。
第二, 一般信息论。这种信息论虽然主要还是研究通信问题,但是新增加了躁声理论,信号的滤波、检测、调制解调,以及信息处理等问题。一般信息论非常重视信号的解调问题,特别关心信号被躁声干扰时的处理问题。
第三, 广义信息论。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纵向上,由对
4、试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答: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1)、智能性。信息资源是人类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是人类脑力劳动或者说认知过程的产物,人类的智能决定着特定时期或特定个人的信息资源的量与质,智能性也可以说是信息资源的“丰度和凝聚度”的集中体现。
(2)、有限性。信息资源只是信息的极有限的部分,比之人类的的信息需求,它永远是有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的有限性是由人类智能的有限性决定的。
(3)、不均衡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和信息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不尽相同,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也多寡不等;同时,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地球上不同区域信息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
(4)、整体性。信息资源作为整体可以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全面反映,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5、试述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的影响
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信息技术正使教育模式发生第三次质变,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1)、阅读方式的变革
①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② 从单纯文字阅读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2)、写作方式的变革
①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言输入
②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③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④ 阅读与协作的一体化
(3)、计算方式的变革
① 从数字计算走向用“基2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
② 文字的数字化使教育的三个基石(读、写、算)融为一体
(4)、教育时间的变革
终身学习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终身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教育已不再被看作仅仅是青年人的事,而是永远也离不开的“导师”。教育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实际的知识,而变成一种伴随生命本身的事业,它会推动人类无限止地向前发展。
(5)、参加指定学习计划与自主学习
由于在教育中采用信息技术,使得人们可获取知识的途径、范围将迅速扩大,学习环境和得到的支持服务条件和质量将彻底改观,因此,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和指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一条道路。
(6)、教师变为学生顾问
运用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们深深感到,他们更多地是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教师要对两个相互联系但截然不同的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即确定教育的方向和指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