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圈画批注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读书经验说明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互相促进。小学生练习圈画批注的主要内容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除了画下来,还可以写写自己的认识、体会、感受和想法);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等等。有时候对课文中的某一内容有怀疑、有不同的看法,也应当记下来。一般地说,圈画批注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开始可以只要求圈圈画画,逐渐提高要求。
2、 “揣摩、引导、讨论、点拨” : 学生通过“揣摩”“讨论”的学习实践进行自说学习;教师通过“引导”、“点拨”发挥主导作用,“揣摩”是教学的基点。教师在学生揣摩之前要予以指导,“讨论”在揣摩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实行分组讨论,也可以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的“点拨”贯穿于讨论的全过程。
3、“一篇带多篇 ,精读与略读结合”: 强调在教要得法的前提下,学生要读得好,读得快,读得多。有的教师把思想内容接近的课文放在一起教。有的教师把写法相似的课文组织在一起,“详讲一篇,通晓一类”。有的教师采取“以主带辅”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后,再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己篇补充材料。
4、 “导读--扶读--自读”: 这是一种体现围绕学法设计教法,学中明法、以法导学的阅读教学结构。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每此借的写法大体相同,教学时可以导读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这一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的过程,小结学法。教师再扶读下一段,最后让学生利用学法自读向燕子借尾巴的一段,可以在自学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5、 “变序阅读” :这是一种要么为了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么为了突出理解的重点,而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设计的课堂结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尾点明:“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学时先抓住这句话的意义来理解,再分析课文记叙的四件视,从后向前讲解分析课文。
6、 “读读、说说、议议、写写” :“读读”:即指导学生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和独立思考,使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说说”,即指学生或围绕提示的问题或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感受,谈体会,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展开讨 论,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议议”,即指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少量的,关键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7、8、命题立意: 出题目和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能够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拟定题目,根据别人的命题作文时,具有审题的能力
9、多看:就是经常认真地看,看明白视情的来龙去脉,视物的特点性质,人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等)。
10、多听,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不同反映,并且从听的中间开阔知识领域,了解古今中外许多视情。
11、真实 :文章同它所反映的生活相符合,这里的生活包括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12、多问: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视情向家长、老师、同学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
13、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视情在头脑里多回忆,多联想,多问己个为什么,从而巩固看和听的成果,锻炼思维,形成深刻的印象。
14、多记:手比较勤,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
15、多写 :可以写生活日记,也可以写观察日记。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就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这样做,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这样做。
16、审题 :要能把教师出的题目的含义弄清楚,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选择材料,确定中心。
17、作文 :写话,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它与说话不同,每篇作文都要有一个中心,要把有关中心的话写进去,而且要排列得妥贴,使中心显露出来。那些漫无限制的随意话,都好剔除干净,文章要讲究经济。一篇文章,必须把紧要的话都写进去,叙述一件视情,得注意详略。那些要让人家详细明白的部分应当不惜笔墨,这些就是作文选材组织问题。
18、审题 :要揣摩出题目的人希望写什么,希望怎么写,揣摩怎样使自己的作文对上出题目的人的意图。如果过于强调审题,学生所考虑的就不是自己最想说什么,最急于表达什么了。这是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19、类比思维法: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20、集体激励法:也叫头脑风暴法,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要求参与者在较短时间内自由地、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21、小学语文学法 :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2、 智力:通常叫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24、逆向思维法:也叫反向思维法,“反过来想一想”,这样能够避免正向思维和单向度认识过程的机械性。
25、系统思维法:把一个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或者从整体观点出发,考察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以获得最优效果的思维方法。
26、直觉思维法:在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获得某种启发,直接觉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直接综合判断的思维方法。猜测、预感、假设、灵感等都属这种思维方式。
27、联想思维法:在头脑中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把一事物的思想或表象推移到另一事物上去的思维方法。
28、想象思维法:对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和表象进行重新加工和改组,以建立新观念和新表象的思维方法。
29、自我提问法: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并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30、相互提问法: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的自我反思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依据问题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
31、知识传授法:通过传授学习方法的有关知识,特别是自我反思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二、 填空题
1、认知领域 2、 回顾 3、评 4、答疑 5、补漏 迁移
6、奥斯本 7、象征 8、 知识传授法
三、简答题
1、阅读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吸收知识、信息。(2)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3)开发智力。(4)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3)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
(4)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阅读和作文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区别 首先,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其次,阅读和作文的完成过程是反向的,作文是从内容到形式,而阅读则是从形式到内容。
联系 首先,从外在形式看,它们使用的都是书面语言,二者都离不开纷繁的视物和对视物的认识,就一篇文章来说,写文章的人必须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才能把文章写好。读文章的人同样要解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问题,才算把文章读懂。
4、阅读教学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1)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2)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3)初步的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4)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5)一定的阅读速度。
5、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 。(3)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4)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6、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从反映哪些方面进行拟定?
(1)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包括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 (2)思想教育方面。指课文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理解得要宽泛一些。(3)一般发展方面。包括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的培养,意志品格、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7、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
(1)理解词语。(2)理解句子。(3)理解自然段。(4)理解篇章,
8、 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1)在小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 。(2)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9、课外阅读有什么重要意义?
(1)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2)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3)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4)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
10、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 (2)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6)预习的习惯。(7)课外勤于阅读的习惯。 (8)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11、好的教学结构一般有哪些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做到一要全面,在语文基本功训练、思想教育、一般发展上均要提出明确要求;二要重点突出,主要指阅读训练的要求要十分明确。不能面面俱到,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的重点。(2)教学思路清晰。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顺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要循着课文的思路,学生认识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思路。(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要克服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具有可操作性。(4)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读、思、议、练相结合;训练面要广,密度要大,效率要高。 (5)有鲜明的特点。教学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出年级、教材、课型等不同 的情况,而不是千篇一律一种模式。
12、教学中怎样培养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
(1)多看多听。 (2)多问多想。 (3)多记多写。
13、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从观察入手。 (2)进行思维训练。 (3)开展想象 。
14、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种。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说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包括说的训练和写的训练两个方面。
15、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2)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5)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6、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1) 整体性特征。 (2)系统性特征 。 (3)规律性特征。 (4)效率性特征。
17、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训练”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主张允许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只有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都应当予以肯定,不唯书,不唯师,他精心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语文课中可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以启发学生的创意,包括多向思维训练、变向思维训练、新向思维训练。
(3)应当改变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代之以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际能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了平时、期中、期末等一切考试,而代之以根据平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作出的听、说、读、写、想五个方面的考核记录。
18、 电脑辅助语文教学的有哪些优点?
(1)以学生为中心。 (2)教师事前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学生拥有控制权,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5)学习材料生活化。 (6)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19、 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 所谓“三主”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发展、认识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教师为主导,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导,指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以最有利于他们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训练为主线,是指在确认前两者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进行读、听、说、写训练。
(2)所谓“四式”是指四种“课型”,包括: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及复读课。自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包括六个步骤:即(1)认读;(2)辨体;(3) 审题;(4)发问;(5)质疑;(6)评析。教读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训练。作业课是为了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促进学习的迁移。复读课是把若干篇已经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读读,想想,议议,练练,既温故,又知新。
(3)简单地说,“三主”是组织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四式”是体现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 。
四、论述题
1、 简述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是阅读教学的多种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
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1)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2)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 。(1)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巩固、练习--课内外结合。(2)初步综合阅读--深入分析阅读--进一步综合阅读。(3)全文初探--重点深究--通篇会意--领会“表达”--读后练习。
上述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属比较传统的类型,体现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教学全过程;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体现了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统一。
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结构进行创新 。(1)“读读、说说、议议、写写”。(2)“揣摩、引导、讨论、点拨”。(3)“一篇带多篇 ,精读与略读结合”。
2、简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以往对课外阅读的轻视不仅是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深刻理解,更是没有认清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2)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2).课堂教学要为课外阅读服务。
3、简述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的教看:只注重写作方法;不注重思维训练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是以讲为主,不重视观察、想象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
(2)从学生的学看:无话可说、苦恼恐惧;照搬照喘、生拼硬凑。
4、 简析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2)阅读与作文相互促进:阅读和作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和作文都是就书面语言而言的;全面理解阅读对作文的促进作用。
(3)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主要有以下己个方面: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4)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 :阅读是从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作文是从思想感情--选择内容--形成语言文字;阅读和作文都涉及到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只是走向不同。
(5)相同点:语言文字——把每个词句理解清楚 、把每个词句表达清楚;内容——要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把内容写具体;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简述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1)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2)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 。 (3)发展智力要贯穿在语言训练的全过程中 。
6、 简述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 (2)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7、试析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流弊。
(1) 它以“写好一篇文章”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2)与西方细节分精的精确性相对照的话,文章整体认识在观念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3)过于强调模式而易导致八股化。 (4)其他:语文能力与文化修养的畸轻畸重、缺乏系统、练得不够、讲得太多、诵读讲解的投入不足、释词不能触类旁通、不认真处理范文中的瑕疵、轻视略读与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