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资源 > 电大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电大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0-04-15

 作业2

一、     名词解释

1、《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全文1229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它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是教育思想方面的精华之所在。

2、《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录和传闻整理而成。《论语》全书基本采用问答体裁,分二十章。其中,蕴含的教育方面的思想是《论语》艺术的精华之所在。《论语》记载了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是教育思想方面的精华之所在。

3、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是从1982年下半年起,在三所小学一年级六个教学班进行的。方案的总体设想是:以学好汉语拼音,发挥其多功能作用为前提,以发展语言,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入学不久,未识汉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采取提前读写和阅读与写作同时起步,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做法,以达到发展儿童语言,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儿童智力的目的。

4、随课文分散识字法 :1958年秋,斯霞开始试教小学伍年制教材,采取了多读课文多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法的特点,是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课文语言环境中进行,即贯彻“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例如,斯霞教“我们爱老师”一课:“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花朵”,、“园丁”都是新词,离开句子单独讲“花朵”就是一朵花,“园丁”就是种花栽树的工人.但这儿的“花朵”指的是学生,把小学生比作鲜艳的花朵,这儿的“园丁”指的是老师,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学时,斯老师把生字新词与全句联系起来教,使学生较容易地确切把握这些词的含义。这种分散识字方法,具体到一篇篇课文教学时,是先教生字还是直接教课文,斯老师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课文较短,生字,新词不多的,就将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教,课文较长,生字新词又多的,采用先救生字新词,再读课文的方法。随课文分散识字,能否教给学生有关汉字规律的知识呢?斯老师在教学时,结合出现的生字,相应地进行构字规律的教学。在学了若干篇课文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安排各种字词的归类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集中识字方法 :58年黑山北关学校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首创了归类集中识字法。这种集中识字虽然采取生字暂时脱离课文教学的办法,然而不是孤立地教生字,而是将生字按照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归类编排,并以字带词。最初的集中识字是采取看图识字,以歌带字,后采用四声带字(即同音字归类)法。随着集中识字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又创造了“基本字带字”等识字方法。什么是基本字?基本字是指一组合体字中,在字形结构上共同具备的,而又是最基本的那种字。如:“权、劝、欢、叹”一组字中,其中“又”字是基本部分,称基本字。多数的基本字是独体字,也有一些是合体字,“基本字带字”法的最大优点是它不受形声字、非形声字和简化了的汉字的限制,使字的归类范围扩大了。例如、基本字“工”可带出“江、缸、红、汞、巧”等。在字形结构上,是同中有异的。教学时,要抓住“同”,分清“异”,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汉字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从本质上看,集中识字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提高语文程度;②符合心理需要;③促进智力发展;④便于掌握规律;⑤有利识字巩固等方面。但它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①许多拼组字和基本字只有外在的形近,并无内在的联系,集中识字愈多,负担就愈重;②无法称说,难以认识的构字部件,给识字教学增添了麻烦;③许多基本字是冷僻字或次常用字,拼组字却是常用字。

6、部件识字教学 :按“三级结构”有层次地层开。这三级结构是:一级结构——用笔划分析法教授单体字。二级结构——用单部件分析法教授简单合体字。三级结构——用复部件分析法教授复杂合体字。部件识字教学贯彻“教、扶、放”的原则,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它所独有的特点:突出汉字识记的规律和分析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提高独立分析字形,自学汉字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为电脑处理汉字及辅助识字教学,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7、辨析力:在听清语音、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对讲话的内容,语言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这种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有重要的意义。

8:记忆 :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9:应变能力: 在说话的过程中灵活、变通的能力。

二、填空题

1、千字文   22500   3、会用   4、非智力   5、六书

三、简答题

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具有很强的理论概括的特点。 (2)知行统一的哲学思想在学习理论中的具体运用。 (3)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特点。 (4)反映了基本的学习规律、原则与方法。

2、蔡元培在语文教育思想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1)改革国文教学。 (2)提出读书是为了应用,学国文是为了使人人都能掌握表情大衣的工具的新思想。 (3)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憎要学习白话文和国语。 (4)主张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5)提出了美育思想。 (6)提倡主义符号和拉丁化。

    蔡元培的语文教育观,充分的体现了实用和效率的思想,在当时以及后来语文教学革新的运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又是一般学者所难以企及的。

3、夏丏尊在语文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1)提出“语感”论。 (2)研究语文教材的序列。 (3)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

4、朱自清语文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强调经典训练的重要性。 (2)重视语文技能的训练。 (3)重视“朗读”“诵读”训练。

5、叶圣陶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材观。 (2)语文工具论。 (3)语文能力观。 (4)教学方法论。

6、张志公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倡导语文教育科学化。 (2)重视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3)把语法教学引进语文中。 (4)教学原则论。

7、吕叔湘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确定语文科的性质。 (2)口语训练与文字训练并重。 (3)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4)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 (5)重视文言教学的方法。

8、识字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1)要充分利用汉字结构的特点和构字规律。 (2)要把字的音、形、义教学统一起来。 (3)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9、识字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1)识字要音、形、义相结合。 (2)识字要和认识视物相结合。 (3)识字要与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 (4)识字要与写字相结合。

10、识字教学有哪些主要方式?

1)边读课文边识字。(2)学习生字,再讲读课文。 (3)一部分生字先学,另一部分生字随课文学。

11、巩固和应用识字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1)依据学生识字心理教识字。 (2)科学地组织复习。 (3)引导学生在读写中应用。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1)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2)要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爱听。 (3)纠正学生的语病要着眼于所表达的内容。

13、思维和听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思维是听话、说话是基础。思维清晰,听话时容易抓住别人讲话的要点,说话是时容易做到明白顺畅。

2)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听话时边听边想,说话前再用心想一想,经过思维对语言的组织和调控,说出来的话才会条分缕晰。可见,听话、说话与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听说能力的高。

14、说话课有哪些听说训练方式?

1)看图说话 (2)观察说话 (3)创设情境说话 (4)听故视说话 (5)小实验、小制作说话 (6)讨论、辩论

15、说话课有哪些听说训练的方法?

1)语文课上的天天练。 (2)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听说训练。 (3)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听说训练。

四、论述题

1、试析传统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经验

1)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语文教学,充分运用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己个方面:①从古代到消末民初的识字教材己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②采用科学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③特别重视语序和辅助词。

2)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故古人认为多读书是根本;②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故要多写多作。

3)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经验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能不断的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缺点与问题

1)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2)长期坚持‘文言’,能够提高一定语言能力,但无法全面有效的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3)前人不善于总结经验,没有形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

4)用名家名作的文章选本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选择佳作作为示范,举一反三,但弊端很多:①脱离实际应用;②以语言教育的角度看,没有系统,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实际效率很低。

2、 试分析听话能力的基本结构。

1)注意力 (2)理解力 (3)辨析力 (4)记忆力

3、简述听、说和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在这四种语文能力中,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口头语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产生远远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看:书面语言的产生,使语言具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即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过程中,通过口说耳听形成的;书面语言则要眼看手写,必须经过专扪的训练才能掌握;口头语言可以伴随手势、表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因而允许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可以修改、推敲,因而比较准确、连贯;口头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交际阶段,而书面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独语的性质。尽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们相互为用,彼此联系非常紧密。一方面,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而且口头语言随走哏会生活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语汇,被书面语言吸收,从而使之更加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因为书面语言在独语的过程中,可以把思想表达得更完整,更充分,更精确。口头语言语病可以通过书面语言学习,逐步得到纠正,使之日趋规范。口语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必将促进书语言的发展。

从教学实际及实验研究看: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往往训练有所侧重,但很少训练是单一的,需要多种训练相结合。训练不管怎样组合,其共同规律依然是: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凡听力差的学生,一般理解力也低,对教师的提问很难做出正确的回答,课堂讨论时不愿意发言,即使发言也多是不得要领或语无伦次。这说明听的能力制约着理解能力和说的能力的发展。同样,口头语也制约着书面语言的发展。综上所述,听说和读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听说读写宜并重 :“听说读写宜并重”的实质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把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听说读写之所以成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由其内部规律决定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听说读写训练同样重要,要以口语训练为基础,以听说带动读写,用读写促进听说,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协调发展。为了贯穿落实“听说读写宜并重”这一原则,在教学思想上,要对“听说读写”同样重视,从备课到上课统筹安排,全面训练,不轻此重彼,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阅读课,总要让学生读书,并要求他们回答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4、试分析说话能力的 基本结构。

1)组织语言的能力 (2)表情达意的能力 (3)应变的能力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