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现代汉语专题》资源 > 电大资源网《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电大资源网《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0-04-15
725

 第四次作业 方言部分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能不能通话是区别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准),但能不能(对应转换)是比能否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

2. 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3. 语言演变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演变、(外部接触)、(异化和渗透)、(分化和融合)。

4.现代汉语方言可分北方方言、(湘方言)、(吴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等七大类。

5.北京话是(官话)方言的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 海南岛属于(闽)方言区,云南属于(官话)方言区。

7.同普通话语音相比,吴方言和湘方言的突出特点是有成套的(浊辅音声母)。

8.方言调查的目的是搜集活的语言事实,积累材料,为研究语言服务,因此方言调查要以(搜集方言材料)为出发点,

9.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不太大的区域被周围大片其它方言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方言岛)。

10.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口语性)和(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二、问答题(35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作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一些话本小说。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全国,扩大了北方话在全国的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北方话在全国的传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

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不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其民族、籍贯、性别、职业、爱好、学识、信仰、所处环境等方面的特征,与他周围的人形成或松或紧的社会网络,这些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上,往往具有群体性,都可以形成语言特色,这些语言特色的共性,就形成了社会方言,例如老师有一套教学术语,戏曲有自己的程式语言。旧时候生意人特创了一套表示数字的词语,利用汉字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拆解汉字的方法表示数字,形成表示数目的隐语词,例如旦底、空工、横川、侧目、缺丑、断大、皂底、分头、旭边、田心分别表示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比如旦底就是字的底下的笔划,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而老年人很少使用这个词,这都是社会方言的反映。文学创作中恰当运用社会方言词语,给角色定位,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使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交际使用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只属于某个特定的阶层使用,比如木匠有木匠的专用语,绝对不会使用炼钢工人使用的语言;农民使用的打场、保墒、灌溉,城里人也不会使用甚至可能口头上永远都不使用。这是因为社会方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使用上也要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的缘故。由于这个特点,社会方言又有跨越地域方言、超越地域方言的特性,比如医疗术语,在行业中是相同的,不受地域方言的影响。

第三,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表现在各行各业各有一套行业语,这些词语的语音形式、语法结构与全民语言没有太大的差别。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方面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

第四,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例如前面举的欧洲一些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引起语言地位的变化就是例子。社会方言随着发展,其影响扩大,那么其中有些词语可能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例如医学行业语瘫痪用来比喻机构涣散、不能正常进行工作;计算机学科术语软件现在又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硬件又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物质材料等基础设施。像行业语白脸、红脸、亮相、上台现在都引申出新的意义,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但是社会方言无论怎样发展,无论影响有多大,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3.汉语方言分区为什么以语音作为标准?有哪些方面?

因为在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中,相比较而言,语音是研究得最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的,因此选择语音作为标准显然更接近方言分区的本质。

汉语方言分区的语音标准:第一,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第二,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第三,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第四,有几套塞擦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和见组细音声母的演变规律。

4.为什么说普通话是特殊方言。

第一,普通话是在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方言的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第二,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所以普通话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第三,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5.方言今后是向普通话靠拢还是不靠拢?你的看法呢?

方言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这是因为,第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必然性。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下去。第二,普通话作为经过规范的标准语,已经以法律形式正式颁布,具有权威性,这就决定了普通话的地位要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而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第三,普通话普通话通过渗透和覆盖两种途径深刻地影响方言的发展,使方言日益向自己集中、靠拢;第四,当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都广泛使用普通话,儿童从上学开始就接触学习普通话,因此普通话今后对方言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方言的使用范围和影响都将越来越小。

6.当前农村人口大批向城市流动对汉语和方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当前农村人口大批向城市流动,必然会加快汉语共同语的发展。外来人口与城市人口、外来人口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不能使用各自的方言,只能使用民族共同语,这样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但我认为这不会影响到地域方言的使用。与城市人口和其他外来人口使用普通话,与家人、乡亲沟通依然可以使用方言,它们之间可以互不影响、和谐发展。

7.影视剧和小品表演使用方言对不对、谈谈你的观点。

我觉得,影视剧和小品表演是表演给全国观众看的,那就要让全国观众都看得懂、听得清,如果大量运用方言就不太好了,容易让人听不懂、摸不着头脑。所以应该使用普通话,但是可以适当地、少量地使用方言词汇,既不影响理解,又突出地域色彩,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三、方言调查实践题(45分)

1.如何学习普通话语音?结合你所处方言实际情况谈谈。(10分)

(解题提示:学习普通话语音最好找到所处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类推学习最为方面快捷。可以结合个人学习体会简要分析说明即可。)

2. 方言词汇调查词目应该怎样分类?谈谈你的看法。(8分)

我认为,调查方言词汇,如果是为了反映词汇的全貌,就需要记录尽可能多的词语,等到词汇调查范围确定后,要着手编制调查表格,按照不同要求设计词条,词条可以包括各个方面,多多益善,不一定局限于常用词语,还可以根据方言特点,重点增加某些词语。词语总数自数百至数千不等。词目按词类分列,名词、动词等词类之下再按义类分列,然后按词的音序或笔顺为序排列。这样,调查表格就成为一个分类词汇集,有利于词汇的调查和资料的整理。

3.写出你所居住的地区下列范围的方言词语,每类不少于五个(16分)

植物类:莲花白、花菜、葫豆、巴茅草动物类:耗子、鸡公、窝猪、牙狗、牯牛、飞蛾儿、波丝(蜘蛛)

服饰类:围腰、帕子、专专(汗衫或类似汗衫的)、打卦裙(小孩围在下面的,前后两片组成)、桶绒、腰裤(短裤)

亲属类:家婆、家公、爷爷、大大、叔爷身体类:手杆、脚杆、脑壳、手指拇儿、螺蛳骨

地理类:竹山、田坎、冲冲、岩坎、阳沟俗语类:明人不需指点,响鼓不用重锤;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喜鹊叫,有客到;有雨天边亮,无语顶上光;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

歇后语:骑自行车下坡不踩(睬);高山顶上打锣响(想)得远;瞎子点灯白费蜡;竹篮打水场空;抱鸡婆刨糠壳空欢喜。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