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行政制度》平时作业(4)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是(C)。
A.德川秀忠B.丰臣秀吉C.德川家康D.织田信长
2.对外关系上,日本的德川幕府采取(C)。
A.参觐交代制B.幕藩体制C.锁国政策D.开放政策
3.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条约有(ABCD)。
A.日美和亲条约B.日英约定C.日荷和亲条约D.日俄通好条约
4.二战后,美国占领军政府对日本进行的改革有(AD)。
A.非军事化改革B.军事化改革C.非民主化改革D.民主化改革
5.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人主张“彻底解除天皇在国家权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体现了(B)的主要观点。
A.废止论B.象征论C.存立论D.实权论
6.日本战后宪法直接规定的国民参政权包括(ABCD)。
A.选举权与罢免权B.被选举权C.请愿权D.国民投票权
7.日本《地方自治法》规定,日本的“普通地方公共团体”包括(AB)。
A.都道府县B.市町村C.郡D.藩国
8.战后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体监督控制的方式主要有(ABD)。
A.立法控制B.财政控制C.司法控制D.行政指导和监督
9.日本公务员的研修主要有一下几种(ABCD)。
A.行政研修B.地方机关职员研修C.研修指导者研修D.行政官员出国研究员制度。
10.日本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有(ABCD)。
A.工作B.性格C.能力D.是否适合该职位
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日本战后新宪法采用了三权分立原则和美国式的责任内阁制。
判断:×
理由:日本战后新宪法采用了三权分立原则和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
2.在日本,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如果被参议院否决,众议院可以简单多数再次通过,该法案即可成立。
判断:√
理由:在日本、参众两院的关系上,众议院居优先地位。
3.在日本,地方行政长官不对地方议会负责,而直接对地方全体选民负责。P212
判断:√
理由:
4.日本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适用于一般职务中的所有现业人员。
判断:×
理由:日本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适用于一般职务中的非现业人员。
三、简答题:
1、简述二战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造的内容。
答:(1)进行“非军事化”。解除日本全部军备,保证其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2)进行“民主化”改革。在日本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独立政府。
2.简述战后《日本国宪法》对于国会职权的规定。
答:根据战后日本宪法,“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行使以下职权:立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对外交的监督权;对财政的监督权;对司法的监督权。
3、简述日本地方议会职权的内容。
答:(1)法案审议、决定权。(2)地方行政监督权。(3)建议权。(4)公务调查权。(5)管理选举有关事宜和参与人事决定权。
4.简述日本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关系。
地方行政长官是直接从选民中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从议会的多数党产生的,地方行政长官不对地方议会负责,而直接对地方全体选民负责。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关系是立法与行政的关系,议会对行政拥有监督权。按照《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职权大于地方议会。(1)地方行政长官拥有议会的召集权。(2)地方行政长官对议会决议有要求复议权。(3)地方行政长官拥有对议会的解散权。(4)地方行政长官拥有不经议会审议的紧急行政立法权。
四、论述题:
简述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答: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原因。二战后,日本制定新宪法及内阁法等相关法律,对战前行政机构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然而,日本虽然在战后实行了内阁制,在法律上国会是政策形成的中心,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真正主导日本政策的却是行政系统。形成这种政治格局的原因很复杂,日本战后改革未能有效地改造其官僚体系,却使战前的“行政官厅”几乎未受损伤地被延续了下来。这使日本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成了最大阻力。
20世纪末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1)改革内阁制度,试图解决日本现行内阁由“各省割据”造成的“弱势首相”问题,并实现政治家对官僚的控制。(2)将1府12省9厅按职能精简整编为1府12省厅。(3)以“官办到民办”、“从国家到地方”为口号,推进放松管制、地方分权等。(4)简化行政组织,压缩公务员的规模。(5)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妥善运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