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闽台经济与文化》资源 > 电大资源网《闽台经济与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电大资源网《闽台经济与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12
455

 闽台经济与文化作业3参考答案

1、结合辅教材《闽台经济与文化论集》中第三章《福建经济特点论述》,联系福建现实,试谈谈福建经济特点对搞好今天福建经济有何借鉴。

2、结合辅教材《闽台经济与文化论集》中第四章《台湾经济特点论述》,试谈谈台湾经济与福建经济的互补性的现实意义。

3、结合辅教材《闽台经济与文化论集》中第十一章《福建文化特点述评》,联系福建现实,以具体典型事例进一步阐述闽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4、以本地区(指学生所在市)为例,试阐述本市与台湾经济的联系。

5、试谈对台湾经济的认识。(可谈古代,也可谈现当代;可谈一个方面,也可谈多个方面。) 6、试阐述闽台文化交流融合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某种文化样式为例阐述。)

1、题号: 2

答案: (1)农业,两岸气候相似,农作制度相通,作物品种相近,为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闽台两岸的农业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第一,资源互补。第二,产业互补。两岸农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虽然双方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但层次不同。台湾农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致力于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新兴产业和精致农业,需要转移传统的种养业和加工业;福建农业结构较单一,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管理相对滞后,接纳台湾农业产业转移既有其重要性又有较大的空间。第三,市场互补。台湾农业是双重性的外向型农业,既依赖出口,如猪、鸡、鱼、花卉等产品,又依赖进口,如饲料、牛肉、牛奶等;福建既可向台湾出口紧俏的农产品,又可为台湾的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

2)石化工业,闽台石化业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均有较强的互补性。石化业是台湾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明显,但近年来台湾的石化中上游产业受到资源、环境保护、土地、工资等因素的困扰,导致其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福建吸引台湾石化业的投资与闽台合作提供了机会。况且,海沧台商投资区已具备很好的石化业发展条件,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进行合作,前景是乐观的。

3)科技行业,

信息产业。十多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率不断提高,技术密集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也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尤其迅速,已成为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就福建而言,目前福建信息产业总体经济要比台湾差一个档次。但九五以来,福建开始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信息产业被列为福建的支柱产业,这一变化对闽台的信息产业合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推动了台商对福建信息行业投资的增长。同时,闽台信息产业的对接与整合可以使台湾依托福建这一腹地形成新的发展。

机电行业。在台湾地区的进口商品结构表上,机电产品一直占据头把交椅,尤其是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对机电产品进口的需求还将逐年扩大。而祖国大陆对台出口亦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正是机电产品。另一方面,台湾机电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步早、技术优势强、全球市场网络健全,祖国大陆机电产业发展迅速、人才济济、市场广阔,呈现出了广阔的合作前景。

4)汽车业

 

近期内祖国大陆的汽车行业受到加入WTO的冲击将较小。而台湾的汽车业则不同,目前台湾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经营规模不足,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因此,汽车业正加速对外投资。闽台汽车业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实施闽台汽车工业合作,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引进台湾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和大量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因大陆市场巨大,闽台合作发展汽车工业,前景一定非常广阔。

5)服务行业

旅游业。福建拓展对台旅游有很多优势:第一,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两地最近距离仅72海里,特别是厦门至金门岛,海上航程不到40分钟,这为两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第二,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在福建的占80%,福建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骨肉相连,具有良好的史缘、地缘、神缘、文缘、语缘、俗缘、商缘关系;第三,资源优势,这在前文中已有提及。

保险业。虽然台湾当局刚开放准许台湾保险业者赴大陆设办事处,而且台湾保险业者面临着与西方国家争夺大陆市场的压力,但基于与大陆同文同种的优势,保险业仍是台湾赴大陆发展最有潜力的行业之一。

6)运输业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两岸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较好的港口资源。福建港口集中于东岸,台湾港口集中于西岸,两地海港隔海相望,朝发夕至。如果两岸发挥港口优势,双方可以用最少运费,最短时间达到资源互补。现两岸已开始试航,有朝一日两岸正式通航,福建和台湾可以发挥近邻优势、港口优势,通过资源互补,贸易往来,两岸经济都将有新的腾飞。

2、题号: 4

答案: 闽台经济与文化P85-87

 

中国模具工业尚需在9大方向努力

编者按:近20多年来,我国的模具产业高速发展,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模具制造企业。但是模具工业的总体水平依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年,模具产出依然不能满足模具市场需求,整个国产模具对市场的满足率不到80%。尤其是模具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其满足率还不到60%,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模具,每年国内进出口模具贸易逆差达到10亿美元。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指出:中国模具工业尚需在9个方面加大努力。

  1.增加产值,发展中高档模具。

  目前,全世界模具总产值约680亿美元,我国在2005年模具销售额已达到610亿元(人民币),名列日本、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近十年来,国产模具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5.5%,高于我国GPD的年增长速度,但是,模具总量仍然供不应求,国产模具的自配率不足80%,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而且高档模具近50%靠进口,尤其是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缺口更大。中国是模具进口大国,年进口金额相当于国产模具产值的2530%。 由于我国模具产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产模具钢的消费,自21世纪以来,国产模具钢的产量迅速增加。

  2.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显然供不应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领域。由于在模具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

  近年,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主要表现在,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一般模具产品;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及其生产能力增加;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和山东等地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中国模具产业除了要继续提高生产能力,今后更要着重于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企业结构向专业化调整,产品结构向着中高档模具发展,向进出口结构的改进,中高档汽车覆盖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多功能复合模具和复合加工及激光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抛光技术、信息化方向发展。

  3.提高模具产品水平。

  目前国内模具生产周期高于国际水平,但产品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寿命及结构等方面。

  4.提升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

  我国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较低,且不重视产品开发,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我国每个模具职工平均年创造产值约合1万美元,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1520万美元,有的高达253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企业较少。

  5.加大国家对模具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明确颁布了模具行业的产业政策,但配套政策少,执行力度弱。目前享受模具产品增值税的企业全国只有185家,大多数企业仍旧税负过重。模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设备要缴纳相当数量的税金,影响技术进步,而且民营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6.加大人才培训、科研开发投入。

  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劳动密集的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张。由于模具企业效益欠佳及对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重视不够,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眼睛盯着创收,导致模具行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致使模具技术发展步伐不大,进展不快。

  7.提高工艺装备配套性水平和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进步较快,已能提供比较成套的高精度加工设备,但与国外装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内许多企业已引进许多国外先进设备,但总体的装备水平比国外许多企业低很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妥善的解决。

  8.加强协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

  由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影响,模具专业化水平低,专业分工不细致,商品化程度低。目前国内每年生产的模具,商品模具只占40﹪左右,其余为自产自用。模具企业之间协作不畅,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模具制造周期有很大影响。

  9.加强模具材料及模具技术攻关。

  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问题往往会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及成本,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材相比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

  结语

  中国的模具制造作为一个产业起步的时间不算早,但是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也初具规模,并且涌现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模具制造企业,但是无可否认,对于整个中国模具制造业而言,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之又少,并不足以救市,整个中国模具行业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闽台经济与文化》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