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形考作业三:
一、填空题:
1、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太阳大气有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和光球。
3、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名称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
5、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它诞生于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
6、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英国科学家达默,时间是 1952年。
二、名词解释:
1、星系: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亦即: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的同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大气、水、生物)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被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议案就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
作为一门从事空间飞行的综合性技术,它主要包括空间飞行技术、控制与导航、通讯与遥感、遥控、图像与数据处理及包括火箭、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的制造与发射等在内的空间系统工程技术。
4、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信息控制和加工的核心。
5、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使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复制、扩散和传播并造成大面积的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犹如生物病毒使生物染病一样,故命名之。
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将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实现连接,并在通信协议(通信规则与方法)的控制下实现互连通信的系统。
三、简答题:
1、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答:“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 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
2、 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应用传感器的目的,是要将各种被检测量转换成便于测量和处理的量。在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使用非常普遍,其作用相当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延伸。根据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的原理不同,可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其中物理传感器中的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对目标物进行测量和识别的信息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地面或飞机、卫星、航天飞机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遥感器,收集和记录遥感目标及其所处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得到数据和图像,再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或人工图像判读,进行信息提取,以迅速获得或识别遥感目标及其环境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化的诸多信息特征。
遥感技术的特点是观测范围广、感知能力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遥感技术使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界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而且大大推动了人类改造自然、开发保护资源的科研和实用技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答: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作用。
地上天气变化,气候变异及温室效应都发生在大气圈的对流层,且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水圈指连续保卫地表的水层,包括江河湖海沼泽冰川地下水。气态的水存在于大气圈中(云层);
水圈是地球特有的环境优势,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了地球上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各个圈层,是地球出于不断的变换之中,特别是对设无权重的生命己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生物圈是指地表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有生命的一个特殊圈层。
位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者相邻的界面。现存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河水圈的全部。
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和大气圈层、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的圈层,她也是大气=水河地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她参与了对岩石、大气河水等其它圈层的改造,对地表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换和积聚具有特殊作用。
由此可见,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2、谈谈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答: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