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简明中国古代史》资源 > 电大资源网《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四答案

电大资源网《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四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11
102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明朝在地方省级负责司法的行政机构是:A

A、提刑按察使司B、承宣布政使司C、都指挥使司D、三法司

2、我国古代纺织棉布逐渐成为农家的主要副业,始于:B

A、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

3、明朝中期,使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的一位宦官是:C

A、王振B、汪直C、刘瑾D、魏忠贤

4、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A、陕北B、河北C、河南D、山东

5、现在北京的故宫,就是明朝的:A

A、皇城B、京城C、宫城D、皇宫花园

6、清朝时宦官失去了兴风作浪的条件,是因为设立了总管宫廷事务的:A

A、内务府B、议政王大臣会议C、军机处D、内阁

7、清朝在西藏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的皇帝是:C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8、提出工商皆本主张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B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9、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D

A、抨击封建主义B、抨击中央政权C、抨击君主无能D、抨击君主专制

10、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的地点是:C

A、杭州B、明州C、台州D、福州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ADBCACBDABBCADACBCAC

1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并派两员大将率军北取中原,他们是:AD

A、徐达B、朱升C、刘基D、常遇春E、李善长

2、下列属于明成祖采取的措施有:BC

A、设立锦衣卫B、设立东厂C、营建北京D、设立西厂E、废除丞相

3、明代最繁荣的两座商业城市是:AC

A、南京B、杭州C、北京D、苏州E、扬州

4、明朝中后期两位著名的抗倭名将是:BD

A、李如松B、戚继光C、邓子龙D、俞大猷E、袁崇焕

5、明朝中期,丝织业的中心是:AB

A、苏州B、杭州C、扬州D、松江E、无锡

6、清朝文字狱名目繁多,其中罪名用得最多的两项是:BC

A、语多悖谬B、大逆不道C、反清思明D、诋毁孔孟E、疏狂浮薄

7、今天的南京在明清时曾称为:AD

A、应天B、建康C、建业D、南京E、京口

8、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它表现为:AC

A、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B、出现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文艺作品

C、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D、史学著作在史书上体裁上有重大创新

E、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9、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作过都城的城市有:BC

A、建州B、赫图阿拉C、沈阳D、会宁E、宁远

10、元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有:AD

A、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政权B、实行较开明的对外政策

C、以行省作为地方统治机构

D、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E、大兴文字狱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靖难之役P593: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火文)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人南京,自立为帝,他就是明成祖。

2、八旗制度632-: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在女真原有氏族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八旗制度。他把女真壮丁编入八旗,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八旗各级长官既管行政,又是军队首领。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3、东林党640: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政治腐败。以顾宪成为首的一批正直的士大夫,在无锡东林书院聚众讲学,议论朝政,抨击宦官集团,被称为东林党。东林党反对阉党的斗争得到广大社会阶层的同情和支持。魏忠贤大兴冤狱,对东林党进行镇压。崇祯帝时,为东林党平反冤狱。

4、《尼布楚条约》663: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在清朝政府作出让步的情况下,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属中国,以西属俄国。这就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条约还规定,毁雅克萨城,俄人全部迁出;两国商旅凭文票方可往来贸易等。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野心受到遏制,双方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5、《四库全书》705:清朝乾隆年间,政府令纪昀等编辑《四库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书3400多种,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620662

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前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空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沿途到过30个国家。船队出发时,满载金银、布帛、瓷器、铁器等,返航时又带回珠宝、珊瑚、香料、象牙等物品。

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同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航相比,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上要早半个多世纪。(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它与穷兵黩武和殖民掠夺有着根本的区别。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是辉煌的,但也有消极方面。庞大的船队需要巨额开支,而换回的物品多是供宫廷、贵族消费的奢侈品。

2、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610

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进系列改革。政治方面,澄清吏治,裁减冗员;军事方面,任用戚继光镇守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守辽东,加强了北方边防,并与鞑靼俺答汗进行茶马互市,和平相处;经济方面,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的隐田,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此外,张居正还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淮,减少水患。

内容:1581,张居正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将一条鞭法推行于全国。其主要内容是:将原来按户、丁摊派徭役的办法,改为按丁数和田粮摊派,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差役由政府出银雇人充当。一条鞭法是赋没制度的重要改革,它简化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并多少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折银制度和雇役,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由于赋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用:张居正改革,改善了明政府的财政状况,明朝北方边防得到巩固,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由于这次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一些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也随之终止。但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3、简述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情况,及其缓慢发展的原因。P618687

明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稀疏出现。苏州有很多以织绸为业的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领取工资维持生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房,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重新得到发展。当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明朝,部门内分工也比以往更细。在苏州、江宁等地还出现不少包买商,他们开设账房,把织机和原料散发给小机房,织成绸缎,再归账房批售,工资由账房发给。这种包买商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缓慢发展原因:(1)由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家经济顽强存在,局限着商品交换市场。(2)封建地租很重,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又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还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明末农民起义的意义是什么?P646

(提示:战争经过可按教材抓住几个重要事件所发生的地点,连点成线:陕北首义(揭开序幕)→进入河南(提出口号)→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攻下西安(建大顺政权)→进入北京(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战争的意义可从两个方面分析:(1)与过去的农民战争相比较,明未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特别是起义军明确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农民对土地的强列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在这次农民战争过程中,地主土地所制受到了冲击,部分土地回到农民手里,使明朝后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有所缓和,这种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为清朝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前景。

5、清朝前期疆域是如何巩固的?654

(1)1673年后,吴三桂等发动三藩之乱,康熙帝采用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对其他叛乱力量剿抚并施的方针,经过8年战争,平定了三藩之乱。意义:从此,清中央政府实现了对云贵、两广、福建等地区的有效管辖,财政情况也开始逐渐好转。在此基础上,清政府开始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2)清朝统一大陆后,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统一事业的实现。1683年,清朝派施琅率领水师在澎湖歼灭郑军精锐,不久郑氏政权投降清朝,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立了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台湾,发展了台湾的农业生产;高山族人民和移居汉人相互融合。

(3)1617世纪沙侵入我国黑龙江地区,康熙帝于16851686年指挥清军在雅克萨打败沙俄军队。在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意义: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受到遏制,双方的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4)1690—1697年,康熙帝率军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叛军。1733年,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意义:挫败了噶尔丹分裂势力,清朝控制了漠北地区。

(5)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意义:重新统一新疆,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P578

1)行政机构方面,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影响: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2)军事机构方面,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影响:使兵部、都督府和卫所总兵将官都不能专军权,军权集中在皇帝手里。(3)监察机构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明朝还有一种叫廷杖的刑罚,即皇帝在殿廷杖责官员。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4)在科举考试方面,明政府规定只准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5)赋役制度。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保证赋役来源,明太祖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编制了黄册鱼鳞图册。黄册是户口清册;鱼鳞图册是耕地清册。明政府根据黄册和鱼鳞图册,把人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赋役剥削。

2、试述明清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589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州县级考试,考中者叫秀才;省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叫举人;中央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再通过殿试,可得进士称号。

(1)明清时期,由于受科举制影响,一般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与科举有直接关系。这些学校往往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一些与科举无关的学科,则不受重视。明中期以后,书院逐渐兴盛,但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书院成为科举的附庸。清代,书院成为官府所办,教学内容全为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直接为科举服务。

(2)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整天钻研空洞的八股文,很少有人认真求学问,结果大多数学生知识贫乏,对天下大事和国计民生茫然无知。在这种学风影响下,书坊刻印的应考书籍大量充斥市场,算命、卜卦、祈求神灵的迷信风气在读书人中间广为流传。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简明中国古代史》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