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监督与监察》资源 > 电大资源网《监督与监察》形考作业一答案

电大资源网《监督与监察》形考作业一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11
1302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B     4.B     5.ABD

6.AB     7.AC     8.ABC     9.D     10.ABC

二、简答题

1.简述监督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监督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要保证国家制度的民主性质,必须在权力运作层面设置选举和监督规则。

第二,监督制度是保证现代国家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和手段。为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的国家管理方式,其中关键的环节和手段便是监督。

第三,监督制度是防治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机制。为了防止权力的腐败和蜕变,减少腐败现象对政治、经济、文化、资源配置等领域的破坏,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把权力置于经常、有效的监督控制之中。

2.简述西方国家代议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代议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可以分为工作监督和法制监督两大类。工作监督主要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经常性的了解、评价、检查与处理。法制监督包括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的违宪审查和督促执法,目的在于维护法制的统一,促进依法行政。

第一,对财政收支预、决算的审核和批准。这主要指审核和批准政府的预算和决算,即“钱袋监督权”。预算监督在于限制政府收支的数额和范围,决算监督在于审核政府收支是否符合预算项目和额度。

第二,对政府重要人事任免活动的监控。政府的重要人事任免须经权力机关同意和通过,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致的。

第三,对政府重大内政外交事务的监督。首先,政府享有的行政立法权限由权力机关赋予或委托,故行政法规或法案需代议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生效。其次,政府缔约或宣战必须在事前或事后获得代议机关的通过或承认。

3.简述我国古代监督权运作的特点。

第一,监控系统相互关联。一是以监察朝官为主、监察地方为辅的中央监察系统。二是以监察地方官员为主、监察中央派出机构为辅的地方监察系统。三是负有特殊使命的特殊监察系统,如监察宗室、财政、盐铁专卖、军事事务的系统。

第二,灵活性与法制性的配合。

第三,“以卑察尊,以小制大”。

第四,谏议作补充。

三、论述题

1.试述分权制衡论。

分权作为一种政府组织结构的原则,是由洛克在总结英国政制基础上明确提出的。他从自然法理论出发,从新兴资产阶级的角度着想,为了削减王权,把国家权力分成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又称联盟权),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必须由不同的机关来执掌。另外,他还提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和协调。

   洛克的局限性是他忽略了司法独立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洛克的分权论主要是一种阶级分权。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政治自由只存在于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地方。他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实行职能性分权。他以洛克的分权说为基础,明确地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性质、范围、内容、归属和行使规则。孟德斯鸿已把国家权力明分为三,重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重权力内部的分工与制约。

  其历史局限性为他对共和政体持反对态度;否认广大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扩大贵族参与立法的程度;偏袒行政权等。

 

汉密尔顿在美国的建制实践中,对分权与制衡进一步作了解释、发挥和补充。提出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只是相对的分治,在某些场合和某些时候可以允许权力间的局部的必要的混合。例如,总统对国会的法案有否决权,但立法机关又可复议;总统对官吏有任命权,但要征求参议院参议员的意见和同意,国会有质询、批评和弹劾高级官员之权;司法机关有审判权和违宪审查权,但国会也参与部分司法活动,总统和国会联合起来任命法官。主张三权严格划分之时,要设计一种利益和动机的平衡,以保持三种权力不是绝对分立,而是彼此在权力对比上处于均势。首先,要设立孟德斯鸿所提的两院制,造成国会内部的自我约束;其次,要加强行政部门的权威和效率,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再次,要让三权中最弱的司法权独立,即法官终身制、法官工资法定、依法审判、违宪审查等。

  汉密尔顿的分权与制衡主张里面,权力运行中的制约和监督均带有双向性。

托马斯·杰弗逊从防止专制和暴政考虑,认为代议民主制不仅要重点限制总统和司法机关的权力,议案应由两院来审议,而且要用州的权力限制联邦中央的权力,并像约翰·弥尔顿地方自治思想主张的那样,尽可能把国家权力分散到州和州以下地方政府中去:联邦立法、行政、司法平行分权制衡,中央和州、县、区纵向分权制衡。以为实行这样的体制,既可缩短人民同政府之间的距离,收人民监督、控制政府之效;同时实行地方自治,发挥民众参与的主人翁精神,对一切侵害公共秩序的现象作斗争,减少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杰弗逊的双重分权里面,阶级分权的含义淡化了,防止权力过分集中、提高管理效率意义上的权力分工加强了。

2.试述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监督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的监督理论的要点如下:

1)严格中共党内民主生活中的各种监督制度。

严格中共党内监督,毛泽东主要是从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着手的。他号召全党同志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时和已经胜利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对思想和肌体的侵蚀,经常“扫地”和“洗脸”,不应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尤其强调要发扬民主集中制,注意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互相结合,不搞个人说了算。他还主张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针对官僚主义习气和骄傲自满情绪导致的党的组织和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指出中共除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领导,实行严格的监督,不要以为党的先进性足以免除民主监督。邓小平反复解释和强调,共产党需要并且必须接受来自三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党内民主监督,二是人民群众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无论哪个方面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

    对于中共党内监督,邓小平强调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平等性,以避免虚监和弱监。严格中共党内监督,邓小平在毛泽东民主集中制主张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

2)在党际关系中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主张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建国后,在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中,毛泽东力主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存。在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还提出让民主党派议政督政,认为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

    针对中共党内一些同志对互相监督的疑虑,邓小平在中共“八大”等若干场合阐述了“互相监督”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党外的民主人士能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易提供的监督,能发现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和缺点。他说:“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间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

3)党政职能适当分开,加强中共对国家机关的政治领导性监督。

坚持和改善中共的领导,关键在于不能以党代政。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指出:“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威权,政府的威权却差得多。这是由于许多事情为图省便,党在那里直接做了,把政权机关搁置一边。……以后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国民党直接向政府下命令的错误方法,是要避免的。”

    共产党要在民主政治基础上对政权运作实行监督,检查督导政府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人民办实事,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共领导的一个重要主张。改革开放之后,他更加强调执政党同其他参政党、社会团体都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强调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确定不同权力系统之间的合理分工及其相互关系,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4)在建立、健全专门监督机构的同时,把各种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早在19506月,邓小平就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政府的监察委员会要建立和加强起来,这是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监督党员遵纪守法的重要武器。”“这之后,毛泽东在许多正式场合讲到要完善党委会制、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在中共“八大”中,邓小平还建议“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改革开放之后,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蔓延,他提出在加强教育和惩治的同时,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5)关键在于加强对中共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新中国建设初期惩办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时,毛泽东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邓小平告诫中共党员干部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要搞党风建设,要过好权力关,谨慎地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取信于民。

6)完善人民监督的有效方式。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与黄炎培先生谈及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兴衰周期率”问题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重视民众在反官僚主义、反贪污腐败方面的监督作用,发动和鼓励广大群众批评、检举、揭发和控告。  

在中共党风廉政建设中,在民主政治发展中,邓小平总结党和国家民主历程的经验教训,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借鉴中外经验正确地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为此,他强调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激励民众政治参与。论及民众如何参与管理和监督时,他特别指出:一要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经济参与的范围和程度,使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制,特别是各级党代会和人代会,成为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开展批评和争论的“讲坛”。二要充分发挥报纸等传媒的批评作用,完善舆论监督。三要认真执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主制度,尊重和保障民众的自由与合法权益,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四要发挥人民政协、群众团体参政、议政和督政的功能,以便让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保持生动活泼的局面。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监督与监察》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