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证据法学》资源 > 电大资源网《证据法学》形考任务1-4及答案

电大资源网《证据法学》形考任务1-4及答案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4-12-01
98

形考任务1

1、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和(),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2、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的一种证据制度。

3、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或(),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4、证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但在具体研究中,应注重借鉴和创新研究的方法、()、()、()、()。

5、盖然性,是指在对案件事实证明无法达到(),()、充分的情况下,对举证证明事实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主张,予以认定的概率论,如民事诉讼中明显优势证明标准。

神示证据制度消失得().

7、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 方式。

8、证据学的体系,就是将证据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化之后,按照一定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和阐述的科学系统,简言之,就是证据学的()。

9、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0

10、神誓法,就是当诉讼双方的陈述()、发生冲突时,裁判者便要求双方分别对神灵宣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

11、法定证据制度具有()性的特点。

12、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证据的()、()和(),即如何借助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并据此作出正确的裁判。

13、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一是();二是因为全民族的科学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战胜自然的力量。

14、火审,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被告人接受()或者()的铁的考验,显示神意,借以判定当事人的陈述是否真实以及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15、决斗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这种习俗也被用在诉讼中,借以确定当事人双方对案情陈述的真伪以及谁是犯罪人。

16、证据学,是研究在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学科。

17、水审,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当事人接受水的考验,显示(),借以判定当事人对案情的陈述是否真实、刑事被告人是否有罪。

18、沸水审一般是让被告人用手从沸水锅中捞出某种物品,接着包扎好其()的手臂,同时向神祈祷,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其烫伤是否日渐愈合来判定其陈述是否真实以及其是否有罪。

19、冷水审一般是将被告人投入河水中,看其是否(),以检验其陈述的真伪和是否有罪。

20、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21、证据法的原则,是指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2、证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其基本含义是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事实。

23、证据裁判,是指在()证明中,事实问题的裁判应当依据证据。

24、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判决为有罪之前,都应被推定为()。

25、诉讼证据,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即理论界所主张的“()”。

26、证据方法,是指诉讼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如物证、书证、各种人证等。

27、证据力,又称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解决的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的资格问题,如证人证言的资格条件,各种证据来源的程序和运用的主题是否()等。

28、证据原因,是法官对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的()原因。

29、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30、证据的合法性,也叫证据的许可性、()。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所以,证据本身必须真实可靠。

31、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也是诉讼实务中最实际的问题,因为证据同诉讼任务的落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32、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

33、物证是制服嫌疑人、被告人的有力武器,也是促使当事人()的有力根据。

34、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和()。

35、()、()、()、()等都不能削弱证据裁判原则的作用,甚至有些原则对证据裁判原则还有强化作用。

36、直接言词原则,是指要求一切证据材料都必须在法庭上以()、()的方式进行陈述、讯问、审查和辩论的诉讼原则,由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合并而来。

37、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查原则,是指法官、陪审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的所有材料,在审判庭上审查证据,检查物证,让()、()、()出庭并亲自听取他们的口头陈述,听取法庭辩论,然后据以对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裁判。

38、言词原则,又称言词审判原则,是指法院审理案件,特别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诉讼材料的提出和进行辩论,要在法官面前以()及()的形式进行,这样取得的材料,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

39、证据的证明力,又称证据的证明能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和()。

40、物证的收集,是指执法人员或者律师()、()、()、()和保全物证的专门活动。

 

形考任务2

1、扣押通常是结合勘验、检查、搜查等同时进行,它是执法机关依法暂时扣留与案件有关的物品的一种()调查活动。

2、物证的来源,主要是指物证的出处、由何人提供和收集而来的,特别是收集的程序是否()。

3、书证,是指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情况的一切物品。

4、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作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

5、被害人陈述,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就其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有关()、被告人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情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7、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人民法院所作的说明。包括当事人自己说明案件事实和对案件事实的()。

8、确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举出一定事实作(),说明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存在的陈述。

9、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当事人承认的范畴。所谓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不利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可分为诉讼上的自认和()的自认。

10、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是指办案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勘验、检查、辨认或进行侦察实验时,所作的(),并由勘验人员、检查人员、辨认人员、实验人员和在场见证人签名的一种书面文件。

11、现场笔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当场作为处理而制作的()材料。

12、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是指()或律师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

13、电子证据,是指以()存在的,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及其衍生生物。

14、勘验是司法人员在诉讼的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等进行查看和检验,以发现、收集、核实证据的活动。

15、物证最重要的特征在于采用其本身所固有的外部()、()、()、()等来证明案件事实。

16、人出庭作证费用的补偿,以及对()、()、()的保护和特定情形下的公民拒绝作证权等。

1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是通过讯问的方法来加以固定和保全的,其固定和保全的方法,既包括制作讯问笔录,又包括制作()、()。

18、鉴定意见,是指坚定人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或者(),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结论性的判断。

19、视听资料是通过高精技术手段制作的,除了具有证据的共同属性,即()、()、()之外,作为高精技术证据,其证明力还有直接、形象、准确、科学和综合性的特点。

20、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是指执法人员或者律师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电子证明,并对其进行固定、保存和保管的专门活动。

形考任务4

1、证据分类,是指在理论研究上将证据按照不同的()划分为不同类别。

2、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案件()或原始出处的证据。

3、直接证据,是指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4、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5、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独立地()案件的主要事实,而只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某种情况,证明和案件主要事实有关联的某一事实情节的证据。

6、本证,是指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即能支持诉讼中一方的事实()成立,证明其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7、反证,是指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证据。

8、刑事证据开示,又称刑事证据展示,是指刑事诉讼的控辩双方在审判人员(),依法相互展示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证据的活动。

9、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一般又称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是指法庭在庭审前的()过程中,在法官的组织和主持下,案件当事人将各自的证据与证据线索进行交换、核查,并由法庭归纳无争议的焦点,拒不交换或迟延交换要承担证据失权的不利诉讼后果的一种庭前准备程序,它是庭前准备程序的关键。

10、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概念,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实效法律后果的一项()制度。

11、证据保全措施,是指执法机关进行()的具体方法。

12、行政执法证据,是指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证据。

13、传来证据,是指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即经过复制、复印、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出来的证据,故又称为非第一来源的证据或派生证据,如对无法直接取得的物证制作的模型,书证的复印件、影印件、照片,证人转述他人感知事实的证言等。

14、实物证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勘验、搜查、()、()、()、()、当事人提供等方式进行的。

15、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最佳途径和方法是把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各自的弱点。

16、无罪证据,是指反驳控诉,能够证明犯罪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明()、()、最轻以及减轻他们刑事责任的证据。

17、收集证据,是指在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中证明的主体(包括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运用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和固定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

18、证据保全,即证据的固定和保管,是指为了防止特定证据的()、()或者以后(),因而,在收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司法人员或律师在分析、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的一种措施。

19、所谓自由心证证明制度,是指证据的()和(),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判断,从而形成确信的一种制度。

20、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或者()。

 

 

 

 

 

下载地址1
15积分
下载附件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