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一
1.数字5可以代表5个人,5个苹果,5张桌子等等,这体现了数学的()。
2.对于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而言,其首要目标是()。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研究范围主要是()。
4.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原则“聚焦数学教育多方面内容”的是()。
5.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开始于()。
6.关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采用的形式一般为()。
8.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9.()指出玩具和游戏“都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10.下列实物玩教具中,专门用于数学教学活动的玩教具是()。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的过程。()
12.数学学习品质不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
13.培养学前儿童学习知识的能力比教学前儿童知识更重要。()
14.核心经验就是学前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
15.教师一定要明确学前儿童应该“学什么”,自己应该“教什么”。()
16.要想在一日生活中很好的实施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渗透意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牢固掌握数学核心经验。()
17.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
18.运用讨论法时,有计划的讨论,需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讨论时间,引导其讨论。而随机讨论不需要。()
19.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会从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发展到独立游戏。()
20.游戏既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途径,也是数学教育的方法。()
21.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和()的一门科学。
2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
23.马里奥·希森将学习品质划分为“热情”和“行动”两个基本维度,下列属于“行动指向”的是()。
2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学前儿童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明确为三点,即()。
2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为()。
2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是指为了完成学前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所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的总和。通常包括()等。
27.教师会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具体情况而不定期的对益智区的材料进行调整与更换。材料投放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方法,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会有不同的方法,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具体有()。
29.运用操作法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哪个方面?()
30.优质数学玩教具的特征有哪些?()
形考二
1.儿童处于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的年龄阶段是()。
2.教师提前在柜子上贴上了大糖果袋子和小糖果袋子的图标,然后让孩子把相应的糖果放到两个袋子里去,这个活动是匹配还是分类?()
3.要求学前儿童将黑色的、系带子的鞋放在一起。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4.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一般安排在()。
5.小班的学前儿童能够按照什么来分类?()
6.属于听觉模式的是()。
7.儿童最初感知的模式是()上的模式。
8.教师呈现了“红绿,红绿,红绿,……”的参照,学前儿童按此摆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规律,这属于模式认知能力的()。
9.学前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经历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级别最高的模式认知能力是()。
10.从模式载体来看,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是()。
11.学前儿童玩积木时,教师趁他不注意时拿走几块,但他没有觉察到。这说明该学前儿童的集合概念发展处于泛化笼统知觉阶段。()
12.给学前儿童提供红、黄、蓝3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卡片,学前儿童可以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13.学前儿童对包含关系的理解往往要晚于相等关系。()
14.匹配和分类没有什么区别。()
15.教师让学前儿童在画的四朵小花上叠放塑料小花时,儿童只在第一朵和第四朵上盖上塑料小花,就认为完成任务了。这说明该学前儿童的集合概念发展处于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16.模式是数学的基本主题,甚至可以说模式是数学的实质。()
17.教师拼出了“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形”的规律,然后让孩子们拼出一个跟老师一样规律的模式,有些孩子拼成的是“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圆形”,这些孩子拼的规律对吗?()
18.视觉模式最重要,其他载体的模式(听觉模式、动觉模式等)并不重要。()
19.模式与排序不相关。()
20.分类活动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
2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其意义体现为()。
22.学前儿童分类的学习路径为()。
23.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一般可以被描述四个渐进的阶段,分别为()。
2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和分类涉及的核心经验有()。
25.模式具有两个根本特点,分别为()和()。
26.根据模式的基本单位循环规则的不同,模式的类型有()。
27.下列属于循环模式的是()。
28.发展学前儿童模式能力的教育策略有()。
29.为了让学前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模式结构,教师可采取的策略有()。
30.学前儿童往往更容易认知重复模式。()
形考三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这一要求针对的是()儿童。
2.学前儿童出现手口点数不一致的实质原因是()。
3.桌面上摆了四块积木,另一边摆了三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学前儿童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4.学前儿童算5+6的时候运用策略是“5+5+1”,能运用此策略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年龄段?()
5.问“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小朋友回答“5个”,此时“5”是()。
6.学前儿童最容易认识的几何图形是()。
7.在几何图形教育中,教师向学前儿童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儿童在辨认图形时,不再受图形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等无关因素干扰。这运用的方法是()。
8.学前儿童比较两只纸鸟大小时,能先找出两只纸鸟相应部分进行比较的年龄段是()。
9.“认识并区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这一教育要求适合()。
10.可使学前儿童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的游戏是()。
11.富森等人将学前儿童数词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获得数词阶段以及数词的完善阶段。()
12.学前儿童基数概念获得的前提是手口一致地点数。()
13.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来说,必须要学会用阿拉伯数字符号系统来记录。()
14.学前儿童学会唱数意味着学会了计数。()
15.坐电梯按数字可以很好帮助孩子练习顺数和倒数。()
16.学前儿童常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几何相混淆,分辨不清。()
17.一般来说,小班的孩子还不能形成图形守恒,即同一个三角形,倒过来有可能不知道这还是那个三角形。()
18.旋转是二维空间的移动,翻转是三维空间的移动。对学前儿童来说,翻转的难度要高于旋转。()
19.没有中间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比有清晰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要难。()
20.把一个整体分成四个部分就叫四等分。()
21.数数能力包括()。
22.学前儿童是否用数数来比较集合,受到哪些活动情境因素的影响?()
23.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是()。
24.下列表征命名数的是()。
25.发展学前儿童认识数学符号能力的教育策略有()。
26.几何图形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和(),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7.学前儿童认知几何图形的发展过程有()。
28.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教育策略有()。
29.学前儿童学习几何图形组合的意义有哪些?()
30.积木存在()和()的特点,积木搭建能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正确感知空间、几何和形体。
形考四
1.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
2.学前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3.如果甲在乙的右边,则乙在甲的左边,这体现出空间方位具有()。
4.“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我移动了我的位置,那我有可能是在老师的旁边或后面了”,这说明空间具有()。
5.让学前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6.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为()。
7.年幼儿童在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时,往往用词较为模糊,会统统用()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
8.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到了(),有些学前儿童开始掌握量的守恒。
9.儿童用绳子量大树的树围,这属于()。
10.以下表述中,属于小班儿童量的概念教育要求的是()。
11.空间方位的概念是狭义的空间概念,即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12.特定视角的观察影响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和二维表征,学前儿童应该可以从不同的空间视角观察人、位置和物体。()
13.学前儿童后期开始对自己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心理表征,也能对其中的空间关系建立模型,尝试用符号这样的抽象方式再现物体的相对位置。()
14.积木对学习空间概念非常重要,学前儿童刚开始搭建积木时先只会垒高,后来学会平铺。
15.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根本不可能画出空间方位图来。()
16.“我没有姐姐大,我就更没有妈妈大了”,这表现出儿童已经具备了量的相对性。()
17.一个幼儿认为一堆报纸揉成的球比一个小铁球大,所以纸球比较重。这说明该名幼儿还只是从视觉上判断,不具备量的守恒。()
18.“测量的工具越大,测量出的单位数量越小”这样的核心经验太难了,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
19.学前儿童的测量概念经历了从有测量意识、测量的探索,对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认识,到运用标准测量工具的意识的过程。()20.到学前阶段末期,要求学前儿童必须要掌握标准测量(利用尺子、量杯等)。()21.学前儿童空间方位学习的特点有()。
22.下列有关空间方位的表述中,以客体为中心来表述的是()。
23.关于学前儿童空间方位能力的发展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如何丰富学前儿童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儿童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25.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教育策略有()。
26.量可以分为()。
27.下列属于连续量的是()。
28.学前儿童量的比较的学习路径为()。
29.在非标准测量中,通常会用到的自然物包括()。
30.以下属于学前儿童测量核心经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