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与法律形考任务
形考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圆圈,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
A.宏观策略
B.行为规范
C.规章制度
D.行动准则
2.教育政策的协调作用是指政策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的制约和调节能力。
A.利益冲突
B.失衡状态
C.法律关系
D.行动规范
3.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程序包括:()的确定、方案的拟定、方案的论证、方案的颁布实施、方案的评价五个步骤。
A.政策内容
B.制定机构与人员
C.政策目标
D.制定方法
4.教育政策(),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A.评价
B.分析
C.运行
D.实施
5.教育政策(),是指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以保证教育政策实现预期目标,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正义与公正的活动。
A.评价
B.分析
C.运行
D.实施
6.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描绘了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蓝图。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2019年2月,()的出台,成为新时代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A.《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8.1989年9月1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向法治化建设迈进。
A.《幼儿园暂行规程》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管理规定》
D.《幼儿园管理条例》
9.2018年1月,()发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描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集结号。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D.《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10.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强化保障原则、突出师德原则、加强能力原则、深化改革原则和分类施策原则。
A.确保方向原则
B.依法治教原则
C.综合治理原则
D.关注平等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方块,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1.教育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政治性
B.原则性
C.相对稳定性
D.权威性
12.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制定我国教育政策的主体:()。
A.党的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
13.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
A.政治性原则
B.群众路线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实事求是的原则
14.教育政策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施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哪些方面:()。
A.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贯彻执行
B.依靠国家机关贯彻执行
C.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
D.依靠广大教育主体贯彻执行
15.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实用程度、()。
A.可行程度
B.超前程度
C.合适程度
D.准确程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简述教育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17.简述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步骤。
18.简述我国重要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
四、论述题(本题20分)
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的认识。
五、学习心得撰写题(本题20分)
20.请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和身边的实际,以“我所理解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为题,撰写一篇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方面的学习心得。【要求】
(1)请认真阅读本课程文字教材或网上学习资料,查阅相关资料,请结合实际撰写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的认识。
(2)学习心得撰写要求:重点突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300字以上。
形考任务二
一、单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圆圈,每题2分,共20分)
1.()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教育法律原理
B.教育法律地位
C.教育法律作用
D.教育法律关系
2.()的原则有合法性原则、责任行政原则、合理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A.教育立法
B.教育法律适用
C.教育行政执法
D.教育法律解释
3.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更教育法律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A.机构
B.群体
C.主体
D.客体
4.教育法律的实施,不外乎两种方式,即:教育法律的适用和()。
A.教育法律的运行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教育法律的监督
D.教育法律的解释
5.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对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的解释,称为()。
A.法定解释
B.学理解释
C.无权解释
D.法理解释
6.《教育法》是由()审议通过的,是位于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与《刑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
A.中共中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并于()起开始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1986.4.12
B.1995.9.1
C.2006.6.29
D.2006.9.1
8.()是指学校依照法律的规定,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
A.依法治校
B.依法治理
C.依规治校
D.学校治理
9.学校法律地位具有()、公益性、多重性三个特点。
A.公开性
B.合法性
C.合理性
D.公共性
10.()是指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主要就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
A.学校制度
B.学校规范
C.学校章程
D.校规
二、多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方块,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1.教育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育法律关系()。
A.主体
B.本质
C.内容
D.客体
12.教育立法的原则包括()。
A.法治原则
B.统一原则
C.民主原则
D.稳定性原则
13.《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和《教育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认定。
A.我国教育的性质与方针
B.教育管理体制
C.教育基本制度
D.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14.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有章程
B.有教师
C.有设施
D.有经费
15.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等。
A.校长负责制
B.教代会制度
C.家长委员会制度
D.学生参与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简述教育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17.简述学校能否开除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违纪学生。
18.简述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本题20分)
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享有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
20.请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和身边的实际,以“我所理解的依法治校”为题,撰写一篇有关“依法治校”方面的学习心得。
【要求】
(1)请认真阅读本课程文字教材或网上学习资料,查阅相关资料,请结合实际撰写有关依法治校的含义、意义,以及对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理解。
(2)学习心得撰写要求:重点突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300字以上。
形考任务三
一、单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圆圈,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工作人员
B.劳动者
C.专职人员
D.专业人员
2.教师()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A.职务
B.资格
C.聘任
D.考核
3.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对()种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分规定。
A.5
B.6
C.8
D.11
4.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指学生以其权利能力和()能力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取得的一种主体资格。
A.学习
B.语言
C.生活
D.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不得隐匿、毁弃、非法删除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网络通讯内容。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者个人
D.公民
6.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A.通报批评
B.严重警告
C.赔款
D.罚款
7.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可以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行为、结果、主观状态、因果关系等。
A.主体
B.客体
C.类型
D.要素
8.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学校领导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主管人员
D.违法人员
9.()是指当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A.教育法律责任
B.教育申诉制度
C.教育法律救济
D.教育法律保护
10.校园伤害事故,若以()为标准,可分为学校责任事故、学生责任事故、其他相关人员责任事故和混合型责任事故等。
A.事故发生地点
B.事故的责任主体
C.学校的责任承担程度
D.事故的表现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方块,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A.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等项权利。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C.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13.政府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履行职责;纠正不当;行政赔偿。
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C.罚款
D.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不认真备课,教学质量不高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5.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A.纠正
B.制止
C.矫正
D.杜绝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简述教师资格取得的条件。
17.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
18.简述学生申诉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四、论述题(本题20分)
1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权利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
20.【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不少于300字。
学生制作老师表情包遭劝退
【案例简介】
某日,长春市某校高三的一名学生因在微信群里制作并转发了班主任老师的表情包,而遭到班主任劝退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据悉,该班主任平时对班里的纪律要求很严,经常会批评、乃至罚站学生,“这样的做法,弄得班里气氛一直挺压抑的。”也许就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压抑情绪,让部分同学感觉接受不了,才有了这样一个用制作、转发表情包来纾解这种情绪的行为发生。
这位给老师制作表情包的学生并非班里的差生,平时也没有打架斗殴行为,学生成绩属中游。事发时,其马上就要报名参加高考了。
事发后,该生虽向班主任老师道了歉,但班主任则咬住此事不放,并个人做出“劝退”该生的决定。面对记者的询问,该校的一位领导称自己并不知有此事发生,且对记者说:“我认为,这种事情,你也没有必要管,你管这个有啥意义啊?”
而该班主任则表示,她是考虑到该生的平时表现才选择劝退他的,这并不影响该生报考,只是他不能再来校上课了。因据高考还有200天左右,该生及其家长对此感到愤愤不平。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
(3)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4)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形考任务四
【形式】典型案例选编与分析
【内容和进度】第4章-第9章,第6周–第17周完成
【具体要求】
1.请结合自身或当地的教育实际情况,或查询相关资料,选编一则与学校、教师、学生权利义务相关的教育法律方面的典型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2.在案例选编过程中,既可从刊载于网络、报纸、杂志上的案例中摘录,也可根据自身的教育管理与法律实践自行撰写。
3.案例选编与分析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畅、法律依据准确,论证合理合法,符合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案例分析基本步骤。字数不少于500字。
4.在本课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基本步骤进行教育法律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
(1)主体分析——指出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法理分析——阐明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
(3)责任分析——指出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4)启示分析——说明本案应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