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1、以下不属于科学研究特征的是()
2.以下不属于教育研究的性质的是()
3.以下关于研究假设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4.数据收集中,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不包括()
5.描述型研究旨在解释教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预测一种教育现象将如何改变或影响其他的现象。()
6.教育研究范式中的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主张通过观察现象归纳岀一般规律。其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事物。()
7.关系型研究问题探索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或一起变化的程度。()
8.假设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备择假设和虚无假设。()
9.教育中的实验研究即教育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准实验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不能随机分配和选择被试,而且几乎不能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
1、以下对观察法特点的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2.以下关于参与式观察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3.下列陈述中不符合编拟问卷时的语言和提问方式的是()
4.以下关于访谈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5.调查某大学()学生的职业倾向性,n=500,则每隔4个人抽一个,如1号、5号、9号……或2号、6号、10号……这种抽样方法是()
6.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互不交叉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
7.以下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8.教育历史研究法的特点不包括()
9.以下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10.凯米斯的行动研究模式主要包括()
11.教育观察法可以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观察法可以说明是什么,即观察到了什么,也能回答为什么,可以判断所观察现象的因果关系,证明现象发展的必然规律。()
12.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3.一份完整的问卷通常是由标题、问卷说明()、指导语、被调查者个人资料、问卷本文和结束语组成。()
14.一份问卷一般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态度、观点和建议的问题采用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数据性的问题采用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
15.问卷中问题数量不宜过多,最好在20分钟以内答完,一般不超过30分钟。()
16.非结构式访谈,指事先只拟定访谈一个题目,或只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有粗线条的访谈提纲,访谈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问题,并且根据访谈的实际情况对访谈程序、内容、题目等做灵活调整。()
17.集体访谈的优势是大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性建构,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提高收集资料的效率。()
18.在教育测量中,难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研究的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9.从理论上来讲,在测验中,题目的难度在接近或等于0.5时比较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的鉴别力。()
20.在教育历史研究中,追踪搜寻法指的是研究者为搜求某一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料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次作业
1.众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置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数。()
2.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和变异水平,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差异量数越小,表示数据分布范围越广,变动幅度越大,彼此之间差异越大;差异量数越大,表示数据分布范围得越集中,变动幅度较小,彼此之间差异越小。()
3.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特征做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演绎的逻辑分析。()
5.编码登录是定性资料分析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对研究资料进行解读的一种方式,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收集的资料打乱,找到有意义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表示出来,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