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
A.狗熊练习投篮动作
B.吃杨梅时唾液分泌增加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服用兴奋剂后比赛取得好成绩
2.以下行为不属于“学习”的是()。
A.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小明终于能独立骑着自行车上学了
B.小张认真阅读了关于恒星的介绍文章,记住了天体运行的相关知识
C.3个小时的多次测试过程,小李托举杠铃的成绩越来越下降
D.鸽子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能弹出食物的开关
3.大学生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对共产党产生了敬仰之情,决心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的青春。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属于()。
A.态度的学习
B.智力技能学习
C.运动技能学习
D.言语信息学习
4.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A.接受学习
B.操作性条件学习
C.发现学习
D.观察学习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
A.联结—试误说
B.顿悟说
C.认知—目的说
D.认知—发现说
6.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练习题都做对的同学,可以不做家庭作业了。”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A.连续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负强化
7.狗最初对圆形和椭圆会做出同样的反应,经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8.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一认知学习理论称之为()。
A.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B.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D.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9.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10.学生在学习时,掌握“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类属学习
11.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把小数换算成分数
B.认识时钟
C.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
D.写字
1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对教师的启示有()。
A.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
B.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
C.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D.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13.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下列属于短时记忆的特点的有()。
A.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
B.以听觉编码为主
C.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D.加工水平最低
14.下列关于课堂教学中注意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利于学生有意注意的积极参与
B.上课时有同学走神,老师使用突然停顿的方式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C.学生上课时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反映的是注意的分配现象
D.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15.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
A.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
B.人们获得陈述性知识的速度相对来说较慢,而获得程序性知识则比较快
C.改变难易程度不同
D.知识表征不同
16.短时记忆一般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是信息从瞬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过渡环节,其容量有限且容易受到干扰。()
A.正确
B.错误
17.桑代克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18.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
A.正确
B.错误
19.命题学习在复杂程度上一般高于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A.正确
B.错误
20.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或经验引起的。()
A.正确
B.错误
形考任务二
1.最能体现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
B.跑步
C.写作
D.跳舞
2.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扇贝现象
B.蓄势现象
C.高原现象
D.掩蔽现象
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进人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A.3岁左右
B.5-8岁
C.7岁左右
D.10岁左右
4.根据科尔伯格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道德都要经过六个阶段的发展
B.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服从于得到奖赏,以逃避责罚的原则
C.以好孩子为定向的儿童处于习俗水平的顺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阶段
D.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一般是过了12岁以后,他们以社会契约、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5.小明对“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这一问题回答是“抓住会挨打”,由此可以判断其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6.问一个人三点水(氵)加一个“来”字读什么之后,再问他三点水(氵)加一个“去”字是什么,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这(法)是什么字。影响这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知识表征
7.下列现象中能够称为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的幻想
B.骑自行车
C.丛林探险
D.跑步晨练
8.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
①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一定很低
②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③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④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元素周期表”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0.下列有关学习迁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知识和旧知识、新技能与旧技能之间必须有相通之处,迁移才能产生
B.原有知识结构的熟练掌握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
C.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
D.儿童在面临新的任务或情境时,能自觉有效地把掌握的策略迁移到新任务中去
11.心智技能形成的表现有()
A.思维活动方式的自动化
B.外部语言活动减少
C.以内部言语为主
D.快速高效地解决新问题
12.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包括()。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13.下列关于科尔伯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他的理论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
B.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已经具备了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
C.习俗水平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主导的
D.后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意义,而非具体的准则
14.化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列举酸的用途,扬扬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化学学科范围之内,未涉及生活用途,这表明该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差
B.流畅性好
C.变通性差
D.变通性好
15.以下现象可以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发生的是()
A.突出不同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正迁移
B.抓住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相近概念的理解
C.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
D.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16.学过英语固然有助于学习法语或德语,产生正迁移,但有时也会出现干扰,如把法语单词读成了英语单词,产生了负迁移。所以说,在技能训练中,正迁移与负迁移常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
A.正确
B.错误
17.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从自律到他律,从效果到动机,从片面到全面。()
A.正确
B.错误
18.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其实指的就是发散思维。()
A.正确
B.错误
19.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A.正确
B.错误
2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观察。()
A.正确
B.错误
形考任务三
1.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的智力差异主要在于()。
A.智力表现早晚
B智力类型
C.智力发展水平
D.智力群体
2.在认知风格类型中,()的学生不易受到暗示,他们自信,自尊心强,但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整体性
D.冲动型
3.小高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每次上课都积极回答问题。但让任课老师犯愁的是小高虽然积极,可每次回答的内容都不正确。为此,班主任私下与小高谈心多次,依旧没有改变。而小高认为答案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速度要快。因此,与小高这一类型相对立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发散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4.下列关于性别差异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有()。
A.男性与女性在一般智力上没有差异
B.男性和女性在个性和社会性上没有差异
C.性别差异心理是由遗传决定的
D.性别差异心理源于社会文化环境
5.场独立型的人()。
A.善于抽象思维
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D.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6.“少年早慧”与“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表现。()
A.正确
B.错误
7.开学初,教师通过多次考勤点名,很快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姓名。这种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为使学生避免混淆“鸟”和“乌”两个字,刘老师编了句顺口溜:“小鸟小鸟有眼睛,没有眼睛看不见。”在平时教学中刘老师创编了很多类似的顺口溜,对学生识字有很大帮助,刘老师运用的学习策略为()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9.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正确的是()。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
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10.进行单元复习时,小浩打开自己以前课后做的笔记复习一遍,然后提炼出不同内容的关键词,以关键词为中心,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小浩运用了哪些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1.下列表述中,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为了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而学习
B.为了超过同学而学习
C.为了赢得名次而学习
D.感到学习过程本身有乐趣而学习
12.要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水平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是()。
A.任务难度与动机水平成正比
B.任务难度与动机水平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C.低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
D.高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
13.星星参加全国高考,分数刚刚达到普通本科省控线。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后,他认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不好,于是决定再复习一年,争取明年考上重点大学。星星的想法可用以下哪种说法来解释?()
A.成就动机强,外部、可控的归因
B.成就动机强,内部、可控的归因
C.成就动机弱,外部、不可控的归因
D.成就动机弱,内部、不可控的归因
14.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论述,正确的是()(该答案仅供参考)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
D.按学习动机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15.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归因于稳定因素的是()。
A.我逻辑能力太差了,不适合学理科
B.这份试卷太简单
C.考试的时候身体不舒服
D.考试之前没下功夫
16.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A.正确
B.错误
17.有的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名誉以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这属于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
A.正确
B.错误
18.古希腊神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在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便祈求爱神阿芙洛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芙洛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真的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于是,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教师的启示是()。
A.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
B.教师要善于赞赏学生
C.教师要有很高的知识水平
D.教师要有自信心
19.与新手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方面展现的优势有()。
A.丰富的教学策略
B.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C.教学预见性强
D.教学方法多样化
20.学生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成功经验越多,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
A.正确
B.错误
形考任务四
学习心得(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