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形考1
1.环境的一般定义,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条件和状况,如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
A.外部空间
B.内部空间
C.空间
D.内外空间
2.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和()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保护
B.改善
C.改良
D.保存
3.(),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的,调整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A.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B.环境保护法的制度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的监督
4.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或(),对其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A.单位
B.个人
C.组织
D.团队
5.环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或某一具体的对象而言,离开()或具体对象的环境是不存在的。
A.中心事物
B.事物
C.中心对象
D.中心参照物
6.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的法律规范体系。
A.环境社会
B.环境
C.环境社会关系
D.社会关系
7.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的特征
A.具体性
B.系统性
C.特定性
D.稳定性
8.法律责任包括什么功能。
A.惩罚
B.救济
C.预防
D.防护
9.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主要是以人类为中心事物的环境,它是指围绕人群的()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A.空间
B.时间
C.人物
D.地点
10.环境资源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由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和区域开发整治法等组成的法律部门,相当于广义环境法。
A.开发
B.利用
C.保护
D.治理
11.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A.化学
B.物理
C.生物
D.能源
12.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A.化学
B.物理
C.生物
D.能源
13.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和置于容器中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A.固态
B.半固态
C.气态的物品
D.物质
14.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制度有那些。
A.低碳、环保出行倡议制度
B.禁止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C.召回和强制报废制度
D.燃料控制制度
15.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制度有那些。
A.低碳、环保出行倡议制度
B.禁止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C.召回和强制报废制度
D.燃料控制制度
16.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A.物料
B.人体
C.场所
D.环境
17.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或者()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A.化学
B.物理
C.生物
D.放射性
18.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或者()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A.化学
B.物理
C.生物
D.放射性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和()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回答错误
A.工业生产
B.建筑施工
C.交通运输
D.社会生活中
20.水污染物,是指()或者()向水体排放的、能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
A.直接
B.间接
C.转介
D.转交
21.水污染物,是指()或者()向水体排放的、能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
A.直接
B.间接
C.转介
D.转交
22.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A.环境噪声
B.噪声
C.环境声音
D.环境污染
23.《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保护优先
C.分类管理
D.风险管控
24.《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保护优先
C.分类管理
D.风险管控
25.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的声音。
A.生活环境
B.日常环境
C.大环境
D.环境里
26.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主要包括()、()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内容。
A.地块基本信息
B.污染物含量
C.污染物
D.土地基本信息
27.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主要包括()、()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内容。
A.地块基本信息
B.污染物含量
C.污染物
D.土地基本信息
28.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A.建筑施工过程中
B.建筑过程中
C.施工过程中
D.作业过程中
29.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和()的义务。
A.管控
B.修复
C.完善
D.补充
30.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和()的义务。
A.管控
B.修复
C.完善
D.补充
31.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A.工业生产活动
B.生产活动
C.工业活动
D.生产活动中
32.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和()。
A.供热
B.热电联产
C.集中供热
D.供暖
33.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和()。
A.供热
B.热电联产
C.集中供热
D.供暖
34.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A.固体废物
B.废物
C.固体垃圾
D.垃圾
35.国家倡导环保驾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1分钟
B.3分钟
C.5分钟
D.4分钟
36.国家倡导环保驾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1分钟
B.3分钟
C.5分钟
D.4分钟
37.农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农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A.生产活动中
B.生产作业
C.作业中
D.生活中
38.城镇污水应当()处理。
A.集合
B.会合
C.集中
D.聚集
39.城镇污水应当()处理。
A.集合
B.会合
C.集中
D.聚集
40.危险废物,是指列入()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A.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B.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C.危险标准
D.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