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社区心理学》资源 > 电大资源网23777《社区心理学》形考任务2及答案(课程号:03114)

电大资源网23777《社区心理学》形考任务2及答案(课程号:03114)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4-11-28
80

社区心理学 · 平时作业2(第3-5章,权重25%,需辅导教师评阅 )

题目顺序不一定相同,请使用Ctrl + F 快捷键搜索功能查找题目

1.【名词解释-2分】组织

2.【名词解释-2】家庭治疗

3.【问答题-7】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得以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

4.【问答题-7】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5.【问答题-7】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原则有哪些?

学校心理辅导原则:1 均衡性生态原则,2 人性化的尊重接纳真诚公平原则;3 赋能原则;4 正向性的资源取向原则。

6.【问答题-7】为什么要重视组织中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

7.【问答题-7】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

8.【问答题-7】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性别差异是怎样的?

9.【论述题-14分】请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来分析从个体出生到死亡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以及这些转折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从社区心理服务的角度分析应对策略。

10.【案例分析题-20分】菲利普·津巴多是斯坦福大学退休的美国心理学家。他的父母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人,他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南布朗克斯区。1969年他进行了一项社会心理学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放在相对混乱的的南布朗克斯区和他所工作的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加州帕拉奥托的中产阶级社区,然后用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人们的行为。一天之内,放在南布朗克斯区的汽车遭到23次破坏性的拆卸、攻击,而在帕拉奥托区的汽车却没有被任何人动过,而且,直到实验结束把车开走,有3位邻居打了报警电话。试从社区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此案例。

11.【案例分析题-20分】

    以下是两个实验,两组实验的被试均为美国人和日本人。

    思维差异的实验:要求被试看一段20秒的动画片段,然后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被试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一句话作为被试是先注意到突出的目标还是背景的指标。结果发现美国人最先提到目标的频率远比日本人多,而日本人更多地首先注意到背景。并且日本人也比美国人更容易注意背景与主体的关系。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捆绑策略,将特征单独识别并进行序列加工,还是把不同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识别。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亚人显然更倾向于后者,这是一种整体思维的表现,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则倾向于独立加工,是一种分析思维的表现。东亚人的这种整体思维还体现在一些东方特有的学问上,比如周易,比如风水。

    面孔识别和表情表达与识别实验:在一项对面孔进行亚洲面孔与西方面孔的学习、再认与分类的眼动实验中,东西方被试的注视点分布出现差异。西方人符合此前传统上认为的人类对面孔识别的策略:集中与双眼与嘴部,大致是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然而东方被试却把注视点集中在更加中心的地方鼻子。对于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来说,更愿意表现出明显的表情,也就是用嘴部比较多,所以他们的表情文字是这样: 快乐 : ) ,悲伤 : ( 。对于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方人来说,由于更加倾向于内敛,希望控制自己不要做出过夸张的表情,于是会更多的控制嘴巴的活动,但是由于控制眼睛活动比较难,所以会用眼部运动来表达情绪,日本人的表情文字是这样:快乐 (^_^) ,悲伤 (; _ ;) 。相应的,识别表情的时候,美国人更倾向与从嘴巴来判断;日本人则会从眼睛判断。

    以上的两组实验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论策略?如何理解这种方法论策略?以上的实验具体采用的是哪种研究策略?你认为能否在可信度和有效度两方面得出公平的研究结论?

下载地址1
3积分
下载附件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