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目的和要求
1. 熟悉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 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的方法,初步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
3. 要求对中误差小于3mm,整平误差小于水准管分划一格。
二、仪器和工具
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三脚架1个,记录板1个。
三、内容和方法
1. 经纬仪的安置
(1) 在水泥地面上划一“十”字作为测站点。
(2) 将脚架安置于测站点上,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取出置于架头上。一手紧握支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旋。
2. 认识仪器(光学经纬仪与电子经纬仪二选一即可)
(1)光学经纬仪参照图4-1认识下列部件,并将其功能填入表4-1。
表4-1 光学经纬仪的部件及功能
班级: 组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部件名称 |
功能 |
照准部水平制动手轮 (螺旋) |
|
照准部水平微动螺旋 |
|
望远镜制动钮手轮 (螺旋) |
|
望远镜微动螺旋 |
|
竖盘指标水准管 (补偿仪器无此件) |
|
竖盘指标水准管调平螺旋 (同上) |
|
目镜调焦螺旋 |
|
读数目镜 |
|
竖盘指标补偿器锁紧轮 |
|
照准部水准管 |
|
水平度盘变换手轮 |
|
光学对中器 |
|
粗瞄准器 |
|
(2)电子经纬仪参照图4-2认识下列部件,并将其功能填入表4-2。
表4-2 电子经纬仪的部件及功能
班级: 组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部件名称 |
功能 |
水平制动旋钮 (螺旋) |
|
水平微动旋钮 (螺旋) |
|
垂直制动旋钮 (螺旋) |
|
垂直微动旋钮 (螺旋) |
|
望远镜调焦螺旋 (螺旋) |
|
粗瞄准器 |
|
望远镜目镜 |
|
长水准管 |
|
对中器调焦螺旋 (螺旋) |
|
对中器目镜 |
|
显示屏 |
|
操作键盘 |
|
电子手簿接口 |
|
3. 对中整平(光学对中法)
(1)粗略对中。将三脚架的一脚架安置在地面点的适当位置(软土上应踩实),两手握住另外两架腿在地面上前后左右拖动,眼睛从光学对中器中寻找地面标志,让光学对中器的小圆圈中心(或十字) 与测站点中心大致重合,放下两架腿(软土应踩实)。
(2)粗略整平。根据气泡位置,伸缩三脚架的两个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大致居中。升降第一个架腿,使圆水准气泡移至第二个架腿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就是气泡中心和园水准器中心的连线平行于第二个架腿面的垂直平分线);升降第二个架腿,使气泡大致居中。
(3)精确对中。松开中心连接螺旋,慢慢移动照准部使光学对中器与测站点标志精确重合(注意:松开中心螺旋,并不是完全松开),旋紧中心连接螺旋。
(4)精确整平。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再将照准部转动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脚螺旋的连线,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5)调试。重复(3)(4)两步,直到仪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偏离值不超过水准管分划一格为止。
4. 瞄准目标
(1) 将望远镜对向天空(或白色墙面),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2) 松开照准部水平制动螺旋,用望远镜上的瞄准器对准目标,使目标位于望远镜视场内,旋紧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制动螺旋。
(3) 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象清晰,再调节望远镜微动螺旋和照准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纵丝平分目标(或将目标夹在双丝中间)。
(4) 眼睛左右微微移动,检查有无视差;若有,转动物镜或目镜调焦螺旋予以消除。
5.读数
(1) 调节进光孔的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
(2) 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划清晰,并辨认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读数窗。
(3) 读取位于分微尺上的度盘刻划线所注记的度数,从分微尺上读取该刻划线所在位置的分数,估读至0.1分(即6秒的整倍数。
注:电子经纬仪开机后直接读取HR读数,无(1)(2)(3)步骤。
6.读数练习
盘左瞄准目标A、B,读出水平度盘读数,填入表4-3盘左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目标A、B,读出水平度盘读数,填入表4-3盘右读数。同一目标盘左、盘右读数之差约为180°,以此检核瞄准和读数是否正确。
表4-3 读数练习记录表
日期 天气 仪器型号 观测 记录
测站 |
目标 |
盘左读数 ° ′ ″ |
盘右读数 ° ′ ″ |
备注 |
|
O |
A |
|
|
|
|
B |
四、注意事项
1. 瞄准目标时,应尽可能瞄准目标的同一位置,以减少目标倾斜所引起的误差。
2. 观测过程中,勿碰动三脚架,以免摔伤仪器。
3. 在太阳下测量时,应避免将物镜直接瞄准太阳。
4. 盘左观测与盘右观测之间,切勿改变水平度盘位置。
5. 使用电子经纬仪时,对中整平后,要上下转动望远镜45°,使竖盘指标线归零。
6. 电子经纬仪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机。
7. 本实验为1学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上交成果
实验结束时,完成表4-1或表4-2和表4-3中的各项内容,并上交(表格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