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水准仪的认识与基本操作
一、目的
1.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2.练习、熟悉水准仪的安置和使用方法。
3.练习用水准仪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二、仪器和工具
水准仪1台,三脚架1个,水准尺1支,记录板1个。
三、安排
1.时数:课内2学时;小组:2~4人。
2.场地:在一较平整场地不同高度的3~5个地面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仪器至水准尺的距离不宜超过50米。
四、内容
1.安置水准仪
松开架腿,调节其长度后将架腿螺旋拧紧;将三角架张开,使其高度大致齐与胸口,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的尖部踩入土中(或插在坚硬路面的凹陷处);从仪器箱中取出水准仪,用中心连接螺旋将其固连到脚架上。
2.认识水准仪
了解仪器各部件及有关螺旋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熟悉水准尺的刻划和注记。
3.粗平
按“左手法则”,先用双手同时对向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移至中间,再转动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4.瞄准
先目镜调焦:以天空或粉墙为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后照准目标:转动望远镜,通过其上的准星和缺口照准标尺,固定水平制动螺旋,旋转微动螺旋,使标尺成像在望远镜视场中央;再物镜调焦:旋转物镜对光螺旋,使标尺的影像清晰,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视差现象,如存在,反复调焦,加以消除。
5.精平
旋转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的左右影像下端吻合成半圆状(微倾螺旋的旋转方向应与符合气泡的左侧影像移动方向相一致)。
6.读数
读取十字丝中丝在水准尺上所指处应有的数字,计四位,以m为单位,估读至mm。
7.测定高差
先按上述步骤照准点标尺,精平后读数,记为后视读数;再照准点标尺,精平后读数,记为前视读数,由此计算点至点的高差:hAB=a-b
变动仪器高后重复上述步骤,再次计算得点至点的高差,并将有关读数和算得的高差记入表A-1,最后通过较差检查练习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
1.标尺读数前都应检查是否存在视差,如有视差一定要反复通过物镜调焦,予以消除。
2.标尺中丝读数前都应旋转微倾螺旋使符合气泡符合,不符合不能读数。
六、上交资料
实验完成后,将表1-1、表1-2整理并上交(表格自备)。
表1-1 水准仪的部件名称及功能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部件名称 |
功能 |
准星与缺口(或粗瞄器) |
|
目镜调焦螺旋 |
|
物镜调焦螺旋 |
|
望远镜制动螺旋 |
|
微倾螺旋(自动补偿仪器无此项) |
|
脚螺旋 |
|
圆水准器 |
|
管水准器(自动补偿仪器无此项) |
|
表1-2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仪器型号: 观测者: 记录者: 日期:
测点 |
后视读书(m) |
前视读数(m) |
高差(m) |
高程(m) |
备注 |
A |
|
|
|
|
|
B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