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考任务一
1.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劳动争议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辩论原则
C.调解为主,判决为辅原则
D.处分原则
2.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
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思想
3.下列不能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
A.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用人单位工会
C.地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地方人民法院
4.下列关于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共同诉讼及共同诉讼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在二人或二人以上,并且多数当事人一方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是共同或者同一种类的诉讼
B.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单独进行的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
C.共同诉讼人也有必要共同诉讼人和普通共同诉讼人之分
D.必要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其诉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共同诉讼
5.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劳动争议时,实行()
A.两审复议制
B.一审终审制
C.两审终审制
D.一裁两审制
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可以对部分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先予执行”,下列申请不能先予执行的案件是()
A.追索劳动报酬
B.确认劳动关系
C.追索工伤医疗费
D.追索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7.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客体的是()回答错误
A.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行为
B.具体的工资、奖金的数额
C.劳动保护用品、设施
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8.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应当终结劳动争议诉讼的情形是()
A.作为原告的用人单位终止,无法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B.劳动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C.本案件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无法审结的
D.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活动的
9.下列各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特征的是()
A.独特的三方原则
B.属于强制仲裁
C.属于性质仲裁
D.诉讼的前置程序
10.劳动争议诉讼证据的形式特征是()
A.合法性
B.客观性
C.关联性
D.主观性
1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各项能作为劳动争议主体的是()
A.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B.所有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外国公民
C.各类独立的企业法人
D.非法组织
1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的时效是()
A.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B.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
C.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45日内
D.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0日内
1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哪一级组织申请调解?()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人民法院
C.企业工会组织
D.组织单位
1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一定条件,下列不符合担当仲裁员条件的是()
A.曾任审判员的
B.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C.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三年的
D.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15.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下列不属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的调解组织是()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C.企业工会组织
D.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16.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A.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C.向人民法院起诉
D.向第三方申请调解解决
17.我国劳动争议委员会的组成是()
A.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和政府代表
B.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
C.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
D.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政府代表
18.下列各项属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工会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地方检察院
19.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决定
A.合议庭
B.审判长
C.人民法院院长
D.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0.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分别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该案件应当由()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D.几个有管辖权的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21.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A.30天
B.60天
C.90天
D.1年
22.我国人民法院判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合议制
B.独任制
C.复合制
D.多层制
23.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的构成是()
A.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
B.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
C.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D.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24.劳动争议诉讼证据的形式特征是()
A.合法性
B.客观性
C.关联性
D.主观性
2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集体争议主要是指()
A.多数劳动者或者劳动者团体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发生的争议
B.多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
C.一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
D.特指多个劳动者和一个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
26.劳动争议的处理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A.合法原则
B.公开原则
C.公正原则
D.着重调解原则
E.及时处理原则
27.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劳动实体法律规范包括()回答错误
A.劳动法律与劳动行政法规
B.劳动法律与法规解释
C.劳动规章
D.地方性劳动法规与劳动规章
E.劳动自治条例和单位条例
28.关于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回答错误
A.仲裁是诉讼的前提
B.经过两次仲裁,才能提起诉讼
C.未经仲裁的劳动争议,法院不予受理
D.国家司法实行的是一审终审制
E.国家司法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
2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回答错误
A.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
B.地方工会的代表
C.用人单位的代表
D.职工代表
E.人民法院代表
30.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
A.警告与通报批评
B.罚款
C.吊销劳动行政许可证
D.责令停产停业
E.征收滞纳金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于2005年发布.()
A.正确
B.错误
32.视听材料只有经过查证无疑点、有其他旁证材料的,才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此种说法是()
A.正确
B.错误
33.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十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A.正确
B.错误
34.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
A.正确
B.错误
35.劳动合同条款凡是与集体合同条款不同的,一律无效.()
A.正确
B.错误
36.简述劳动争议的特征。
37.劳动争议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38.劳动争议仲裁的特征有哪些?
39.简述劳动争议调解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