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四
1.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的构成是()
A.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门
B.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
C.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D.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2.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是()
A.行政性
B.司法性
C.民间性
D.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执法行为
3.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劳动争议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辩论原则
C.调解为主,判决为辅原则
D.处分原则
4.我国人民法院判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合议制
B.独任制
C.复合制
D.多层制
5.劳动争议诉讼证据的形式特征是()
A.合法性
B.客观性
C.关联性
D.主观性
6.下列不是劳动争议审判基本制度的是()
A.合议制度
B.回避制度
C.公开审批制度
D.一审终审制度
7.下列关于劳动仲裁代理人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仲裁代理人能同时代理同一劳动仲裁活动的双方当事人
B.劳动仲裁代理人只能以仲裁当事人的名义进行仲裁活动,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
C.劳动仲裁代理人必须在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当事人委托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从事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D.劳动仲裁代理人的劳动仲裁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和当事人委托
8.下列关于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共同诉讼及共同诉讼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在二人或二人以上,并且多数当事人一方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是共同或者同一种类的诉讼
B.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单独进行的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
C.共同诉讼人也有必要共同诉讼人和普通共同诉讼人之分
D.必要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其诉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共同诉讼
9.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应当终结劳动争议诉讼的情形是()
A.作为原告的用人单位终止,无法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B.劳动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C.本案件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无法审结的
D.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活动的
10.人民法院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即视为送达()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11.劳动争议仲裁文书的送达方式有()
A.直接送达
B.留置送达
C.委托送达
D.邮寄送达
E.公告送达
12.劳动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在于()
A.争议主体不同
B.争议的内容不同
C.争议的方式不同
D.解决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和前置程序不同
E.争议的影响面不同
1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超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的是()
A.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E.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1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可以引起仲裁时效中止的法定条件有()
A.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B.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C.应当受理的仲裁申请被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错误拒绝受理的,经仲裁委员会事后审查认为应当受理的
D.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E.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和解的
15.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或者死亡的职工,可以代其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有()
A.被代理人的父母
B.律师
C.被代理人的配偶
D.被代理人的子女
E.社会团体和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16.劳动法是保护劳工之法,劳动保障是劳动法的宗旨和使命,因此,劳动保障的对象即是劳动者。()
A.正确
B.错误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于2001年发布。()
A.正确
B.错误
18.1949年至195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中断时期。()
A.正确
B.错误
19.劳动合同条款凡是与集体合同条款不同的,一律无效。()
A.正确
B.错误
20.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1988年发布。()
A.正确
B.错误
21.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
A.正确
B.错误
2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9年5月1日实施的。()
判断题(3分)3分(难易度:易)
A.正确
B.错误
2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
A.正确
B.错误
24.集体合同对其终止后仍存续的劳动合同,不再有约束力。()
A.正确
B.错误
25.凡是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都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