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课程与教学论》资源 > 电大资源网《课程与教学论》在线形考任务作业2答案

电大资源网《课程与教学论》在线形考任务作业2答案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0-04-15
3043

《圆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哪些同学会骑自行车?在骑车时,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怎样计算?(课件出示车轮向前滚动的录像。)

生:求行驶多长的路程就是求圆形的周长。

师: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入手,让学生感知求车轮滚动一周就是求圆的周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请你指出老师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准备一些实物有硬币、茶杯垫,让学生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3、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绳子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拉直;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小结:以上的几种方法都是要化曲为直

4、猜想:

1)猜想,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圆直径长,周长就大;直径短,圆周长就小。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请同学们分组做个小实验,请利用手中的学具,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按照我们组利用什么方法——过程怎样——结果如何的顺序汇报实验过程

小组汇报:

生:我们测量的第一个圆直径是10厘米,周长是31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1倍。第二个圆直径是2厘米,周长是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25倍。第三个圆直径是5.5厘米,周长是16.5厘米,周长是直径的3倍。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追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它直径都有这种关系呢?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师:由于测量时存在误差,导致结果不太一样,这很正常。你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结果了。谁知道我们把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做什么?

生:圆周率。

师:你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了吗?

板书公式:C=πdC=2πr

5巩固练习

1、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多长的路程?做到首尾呼应。

2、设计了三道有梯度的练习:①d=5米,C=②r=5厘米C=③C=6.28d=3、明辨是非,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π=3.14()

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意图:设计有关圆周率的判断,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6、布置作业

赤道就像地球的腰带,它的长度大约是4万千米。你知道地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这样的设置,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对本课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的讨论论点:

  讨论点一:本课教学目标是否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讨论点二: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讨论点三: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讨论点四: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小组讨论后总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基本符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比较成功,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三、讨论的情况:

  本组成员针对四个讨论论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本课教学目标中以行为目标为主。教学目标能够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也能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但是课程目标中缺少表现性目标。

  四、自己吸收到的观点

  教学目标的层次不同,指导的范围就不同,目标的类型不一样,针对的对象也各异,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目标的都应该具备相同的功能,就是通过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提示旨在达到目标的最优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成为评价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标准。

  五、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后,我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标准的深刻意义:

  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