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资源 > 电大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线形考任务作业5答案

电大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线形考任务作业5答案2025年春

最近更新:2020-04-15
1231

 05任务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46 分。)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以及      等四个阶段。

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            以及      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             以及       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                   以及        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                          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                 、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                 以及       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              以及            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             、以及        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以及反思评价等。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                  、以及         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              以及       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                     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            以及                  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             、以及      等三个阶段;

 

答案:

1. 创设情境 、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 总结运用 。2. (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 、 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 (要)注意适时(的)指导

3. (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4. 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 、 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 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

5. 定向环节 、 行动环节 、 反馈环节

6. 目标取向的评价 、 过程取向的评价 、 主体取向的评价

7. 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 重要规则逐步深化 、 有些规则不给结语

8. 空间方位 、 空间距离 、 空间大小

9. 认知(能力) 、 操作(能力) 、 策略(能力)

10.(设置)问题情景 、 提出假设 、 获得结论

11. 行为(参与) 、 情感(参与) 、 认知(参与)

12.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 、 数学思维能力 、 数学的语言能力

13.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14. 情景(导入)、 活动(导入)、 问题(导入)

15. 认知 、 联结 、 自动化

 

二、判断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  作为小学课程的数学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

 A. 错误

 B. 正确

2.  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3.  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4.  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5.  “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6.  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 错误

 B. 正确

7.  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 错误

 B. 正确

8.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9.  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10.  “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 错误

 B. 正确

11.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12.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13.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 和“主观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14.  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15.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16.  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 错误

 B. 正确

17.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三、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二章文本论述主题:举例解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统计教学中运用“游戏引导”的策略。

 

答案: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时候,儿童是在游戏中体验与建构数学知识的。因为游戏不仅能激发儿童的思维,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如:教者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然后通过择优选用简便科学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打下基础。

在创设情境,回顾旧知。以旧引新,通过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为下面探索统计的方法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的基础上,继而进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计问题,激发统计兴趣。

⑴“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⑵师: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统计方法。

2、参与游戏,探索统计方法。

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你来说,我来记”,做完游戏,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就会得到答案了。

⑵老师对同学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⑶学生分组活动搜集数据。

⑷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

③□|||||

 ○||||

 △|||||||

④□√√√√√

 ○√√√√

 △√√√√√

⑸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学生可能会体会到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简便,愿意使用。

3、整理数据,学会应用。

我们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有表格里(出示表格)

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共

看图:你从这个表中知道什么?

学生把表格填完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