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20题,每题4分,共80分)
1:中国人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合乎科学的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与具体方法,形成了中国健康心理学思想的整体观,下列属于这种整体观的是()。 A..无为而治
B;形神统一
C;貌合神离
D;顺应天命
2:下列对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思想天人合一描述错误的是()。 A..形体与精神相互依赖,既要保持形体,促进心理健康。
B;精神进一步完善,返过来又可辅助自然。
C;主张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万物合为一体。
D;认为形体健全,精神充足,就和自然合二为一。
3:中国人强调整体思维模式,主张兼顾生理、心理、自然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要素,形成()模式。 A..神形兼备
B;整体养生
C;分要素养生
D;天人合一
4: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利关系的是()。 A..无为而治
B;恩将仇报
C;孝悌仁义
D;中庸之道
5:在《雍也》偏里记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求人在交际过程中应懂得替他人着想,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A..恩将仇报
B;中庸之道()
C;孝悌仁义()
D;无为而治()
6:社会化的本质是()。 A..互为利害关系()
B;社会经验的传递()
C;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D;对自然的利用
7:()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A..处事能力
B;思维能力
C;对人态度
D;情绪智力
8: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这是情绪智力中的()能力。 A..自我调节
B;自我激励
C;自我认知
D;自我安慰
9:()是描述家庭关系中的一人试图控制或主宰另一人的行为,包括身体方面的、性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可能恐吓和威胁的行为。 A..家庭不和睦
B;家庭叛乱
C;婚姻叛变
D;家庭暴力
10:人的情绪智力的基本维度不包括()。 A..自我激励能力
B;时间管理能力
C;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D;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11: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行为的是()。 A..冷暴力
B;情感虐待
C;老人虐待
D;儿童虐待
12: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作了如下定义A.由于反复使用药物而产生了对个人和社会有害的,并使躯体出现周期性或慢性的中毒状态。 A..嗜毒成性
B;药物抗拒
C;药物成瘾
D;药物副作用
13:下列不属于国际上认为的物质依赖的是()。 A..大麻类物质依赖
B;苯丙胺类物质
C;鸦片类物质依赖
D;咖啡因依赖
14:物质依赖常涉及物质的本身及依赖者的生理、心理等因素,不属于社会因素的是()。 A..医源性
B;文化影响
C;自发偶然性
D;个人爱好
15:有人认为,发生物质依赖者,其人格往往有缺陷,称为成瘾人格,通常认为有人格缺陷者易产生物质依赖,下列不属于此类人格的是()。 A..依赖性人格
B;孤独人格
C;变态人格
D;利己人格
16:下列对于药物成瘾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为了能继续使用这些药物而不择手段去获取它()
B;用量不断增加(产生耐药性)()
C;对于药物的作用没有正确的判断
D;可产生精神性的和躯体性的依赖(戒断症状),对个人、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17:下列对于物质滥用的主要危害性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对胚胎和新生儿的影响
B;短期使用致慢性蓄积性中毒()
C;使用过量致急性中毒()
D;容易罹患各种躯体并发症
18:物质滥用防治措施不包括()。 A..宣传和普及知识
B;积极开展调查
C;禁止该类物质使用
D;戒断物质
19:第二次界大战期间,德、日、美、英等国部队士兵用以驱除疲劳,增强战斗力,大量服用此药,名曰大力丸,该类物质是()。 A..苯丙胺类物质
B;致幻剂
C;可卡因类物质
D;大麻类物质
20:()认为,人是一个认知的吝啬者(cognitivemisers),在知觉他人时,常常试图去掉琐碎的信息以节省精力,人们并不去知觉或记下所有信息,而只是从发生的事件中挑出对形成印象所必要的信息。 A..McGuire
B;Farnill
C;Nillson
D;Robertson
二、匹配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1:
1.()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统一,实际上就是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关系,意即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小系统,形体与精神相互依赖,既要保持形体,促进心理健康;也要保养精神,促进身体健康。
2.()是指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并推测和判断其内在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行为意向性的过程。
3.()表达的是一种良好的评估或情感,如快乐、希望。
4.()表达的是一种负性的评估或情感,如愤怒、憎恨
5.()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
1-5题选项A.A.社会认知B.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C.形神统一D.积极情绪E.消极情绪
6.()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7.()是指一种对物质使用的不良适应方式,它会导致临床明显的损害或痛苦,并会在长时间内持续或间断复发。
8.在西方青少年患者中,不少人来自破裂的家庭或恋爱受挫或失业等,男性比女性约多1/4到1/3。这些人往往从物质依赖中实现()。
9.()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
10.凡是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的目标。
6-10题选项:A.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B.认识他人的情绪
C.社会化
D.物质滥用
E.快乐的逃避